EN
https://www.gov.cn/

打響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發令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解析“長征七號”

2016-06-26 11:2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張辛欣)隨著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序幕拉開。“長七”有哪些亮點?未來將承擔哪些重任?“十三五”期間,還有哪些重大航天任務可期可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副總經理楊保華對此進行深度解析。

新火箭 “長七”展現諸多新亮點

諸多“光環”加持的長征七號,究竟有哪些亮點和突破?

楊保華説,長征七號代表了多年以來國內運載火箭研製領域數字化的最高水平。全研製流程沒有一張紙質圖紙,採用全數字化手段完成研製,從原材料變為成品,只需按動數控機床按鈕即可完成,且合格率達100%。值得一提的是,在試驗、裝配階段,“數字火箭”應用了“虛擬現實技術”。

此外,新動力讓火箭更環保。“長七”採用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兩種新型液氧煤油發動機,較常規推進劑推力提高了60%,平均成本僅為常規推進劑的十分之一強。

長征七號還採用了新佈局和新的測發模式,大大縮短髮射佔位時間,增強了運載火箭的發射適應性。

楊保華説,長征七號是我國發射佔位最短的火箭,具備在複雜氣象、氣候環境下全天候的發射能力,形象地説就是“即到即打”。

新使命 “長七”成為在役主力火箭“接班人”

“長七”火箭作為新一代中型火箭,不僅代表了先進火箭的發展方向,也將開啟我國航天任務的全新階段。

楊保華説,長征七號火箭未來將承擔我國首個空間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發射。

“到2020年,載人航天工程中很多任務將由長征七號火箭來承擔。”楊保華説,除了完成後續既定計劃的多次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外,長征七號還將具備執行載人飛船發射的能力。

此外,長征七號通過簡單的適應性改造,短期內即可實現發射高、中、低軌各種應用衛星的能力,以滿足當前國內外主流衛星發射市場的需求。

未來,長征七號將成為我國航天發射任務的“主力軍”,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

新精彩 “長七”拉開我國航天“十三五”大幕

“長七”首飛成功,也拉開了我國航天“十三五”精彩大幕。

楊保華介紹説,除了“長七”、“長五”首飛外,“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每年承擔的宇航任務都將在20次以上,每年都有重大的宇航型號任務。

在載人航天工程領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預計將在“十三五”期間完成空間實驗室任務,完成空間站試驗核心艙建設,為建造我國獨立自主運行的空間站奠定基礎;在深空探測領域,將開展探月工程三期任務,目標是實現“繞、落、回”三步走戰略。

此外,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使我國具有更高導航、定位、授時能力和更高的空間、時間、光譜對地觀測能力。

同時,中國也將瞄準世界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全面開展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空間運輸平臺等的預先研究工作。

“預計到2020年,我國在軌航天器數量超過200顆,年均發射數量達到30次左右。中國航天在核心技術的掌握方面要與美俄傳統航天強國相當。”楊保華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