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返回側記

2016-06-26 20:0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東風著陸場:用最好的狀態迎接你回家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返回側記

新華社甘肅酒泉6月26日電(琚振華、姜偉超、許京木)6月26日下午,繞地飛行13圈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即將返回,記者跟隨空中搜索分隊前往東風著陸場區執行空中搜索回收任務。

作為歷次航天發射任務的備用著陸場,東風著陸場第一次走到“臺前”,正用最好的狀態迎接首次航天著陸任務。

空中,來自空軍的飛機早已進入搜索狀態,它們與直升機、地面測控系統協同配合,組成遠近結合、高低互補的無縫搜索回收體系,對返回艙的返回姿態與位置進行實時監控。

機場待命的搜索直升機分隊指揮機內,機長楊洪波早已準備完畢,在駕駛艙內專注著擴音器裏此起彼伏的調度口令,隨時準備起飛命。

針對著陸區域2萬多平方公里的搜索範圍,著陸場區指揮部專門派出了3支地面搜索分隊和1支搜索回收預備隊,此時,他們已抵達至預定地域。

隨著時間的推移,陽光逐漸變得柔和起來,但翹首以待的人們,安靜卻並不平靜。此次返回艙的返回模式是彈道式返回,落點預報和風險控制難度較以往更高。

“直升機搜救分隊,立即起飛!”

14時30分,指揮控制中心傳來的命令打破了現場的寂靜,螺旋槳加速旋轉發出空氣撕裂的驟響。十多分鐘後,4架直升機相繼從不同方向轟鳴著向目標飛去。

記者從指揮機舷窗向外看去,沙漠與戈壁相錯,湖泊與沙丘相鄰。“如此複雜的地形,直升機搜索隊員如何處置回收返回艙?”

“如果不滿足直升機著陸條件,那只有一個辦法——人員滑降!”楊洪波告訴記者,“搜索隊員為此還專門進行過機降訓練。”

“看,返回艙!”只聽領航員一聲大喊。記者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發現,在直升機前方10多公里處有一個小的反光點,其他人也迅速透過舷窗搜尋。

這時,只見空中細小的反光點突然變大,下墜速度也隨之降低。

“返回艙主傘打開了!”來自返回艙研製單位的高級工程師宋偉大喊。

這意味著返回艙已經順利跨過了最後一道風險。

隨著直升機不斷向前靠近,紅白相間的降落傘清晰可見,在夕陽的照耀下,就像一道滑落天際的彩虹。

“砰——”返回艙安全落在東風著陸場西南戈壁區,巨大的衝擊力在瞬間激起了的陣陣塵土。

15時41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成功著陸!

首次從中國南部的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繞地球13圈之後,又首次著陸于中國西北的東風著陸場,返回艙以其特有的軌跡給地球打了一個完美的“蝴蝶結”。

由於返回艙著陸位置不適合直升機降落,20名搜救隊員從4架直升機同時進行滑降作業,僅用20分鐘就完成了所有人員和裝備的安全著陸。

隨後,砍傘繩、架設便攜式衛星通信站、劃設安全區、返回艙艙體姿態及安全性檢查等依次展開隨即展開。

按照計劃程序,搜索回收分隊之後將對返回艙實施轉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