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自貿區顯著帶動青年就業

2016-06-28 07:06 來源: 解放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夏季達沃斯上專家話就業:上海就業市場的多樣性和容量居全國前列
上海自貿區顯著帶動青年就業

上海自貿區新增企業以高科技型的中小企業為主,對青年人就業形成了很大吸引力。CFP供圖

去産能涉及到人員安置問題。在前天舉行的2016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上,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表示,今年我國煤炭業去産能將達2.8億噸,涉及需要安置的員工達70萬人;鋼鐵行業目標去産能4500萬噸,涉及安置職工人數為18萬人。與會的人力資源專家認為,上海自貿區新增企業以高科技型的中小企業為主,對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具有非常大的幫助。上海就業市場的多樣性和容量已排在全國前列。

年輕人更喜歡項目制工作

“中國就業市場的變化反映了産業的變化,産業結構的變化也影響了就業市場。”萬寶盛華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張錦榮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經濟增速放緩後,青年人就業受到影響,而第一波受到影響的行業,無疑是低端製造業及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改變青年就業現狀,必須首先從教育層面著手。”外企德科(FESCO Adecco)董事周瑛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國內大學和高中的課程設置必須有所變化,以適應各種産業需求。“並非人人都能成為金字塔尖的專家,但從學校階段挖掘學生就業潛力,可使青年人進入社會後更快成為專業人士,不成為社會負擔。”

互聯網革命也影響著當今年輕人的就業。周瑛表示,由於成長期處於互聯網從萌芽到井噴的全過程,“千禧一代”很有悟性,就業時不考慮長遠的職業計劃,喜歡有趣和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其實現在的青年人不怕吃苦,促使他們跳槽或是崗位流動的是工作內容本身,年輕人會對枯燥無趣的工作説‘不’,他們的父輩卻不會。”

周瑛認為,更短的合同顯示出目前勞動力市場更具彈性。年輕人喜歡項目制工作,大企業也越來越傾向通過外包服務和暫時性招聘自由職業者等方式,這一趨勢在國內外都是如此。同時合同制工作也有助於年長人群的再就業,這一群體因為具備豐富的經驗和靈活的工作時間,不僅適合項目制工作,也令僱主不需額外考慮相關的醫療福利問題。

另一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如何管理千禧一代。“管理者現在要學會激發青年人的工作潛能,而不是用自己過去習慣的方式管理千禧一代。”周瑛表示,在企業中根據工作結果而非工作時長去評判工作表現是大勢所趨。

根據專業機構統計,2016年應屆畢業生春季招聘調查顯示,希望到北上廣深就業的畢業生比例是29%,希望到天津、西安、青島、南京等“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是38.3%,希望到二線城市就業的佔19.2%,到其他線城市就業的佔比是13.6%。而從實際簽約率來看,一線城市簽約率為33.6%,高於期望值;二線城市也是33.6%,但低於期望值。新一線城市和其他線城市實際簽約率與就業期望持平。“這表明,一線城市就業情況和崗位存量較豐富,機構較多。一線城市對大學生、職業院校學生的崗位貢獻仍佔最大比例。”

上海自貿區凸顯人才優勢

在張錦榮看來,對上海來説,上海自貿區毫無疑問可以帶動青年就業,特別是吸引海外優秀的青年人才就業。

去年5月,上海出臺《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同年7月,上海推出首個相關配套政策《關於深化人才工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20條實施意見中,“雙自聯動”建設人才改革試驗區、人才市場化評價和激勵機制等備受矚目。

上海自貿區掛牌將滿三週年,積聚海內外高端人才一直是上海自貿區“三年大考”的重要指標之一。上海自貿區人才政策實行情況是否達到預期,部分決定了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人才關”是否有所突破。

統計顯示,2015年上海自貿區新註冊企業數達1.8萬家,同比增長20%,一年新設企業數量相當於浦東開發開放25年來新設企業總數的十分之一。張錦榮表示,這些新增企業以高科技型的中小企業為主,對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具有非常大的幫助。上海自貿區人才政策的突破,不僅為海內外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整治環境和營商環境,還帶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活力。

“可以肯定,上海就業市場的多樣性和數量排在全國前列,在全球市場也有一席之地。”張錦榮表示,細究背後原因,第一是因上海經濟基礎好、産業完整發達、科技含量和科技水準高、智力密集型企業多; 第二是得益於上海的更加開放,自貿區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新的吸引力、動力源和重要的就業平臺。但是,這種就業優勢能維持多長時間還不可知,天津、廣東和福建已相繼建立自貿區,未來中國將形成自貿區“一帶三”以及各大城市開發區百花齊放的形態。

“有一點可以肯定,上海無疑是全球青年人理想的求職目的地。”張錦榮説,上海本來就有成熟的外籍人員就業群落,長寧古北社區以及浦東碧雲社區就是其中代表。除了成熟的社會環境,上海人才新政20條對外國人創業、就業有很大支持。上海的營商環境、政策環境,包括傳統習慣以及上海的文化,毫無疑問對海外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有著強大的吸引力。(記者 舒抒)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