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涉農資金:變“零錢”為“整錢”——訪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

2016-06-28 07:23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提出通過試點,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投入新格局,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和效益。當前涉農資金整合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有效推進試點工作開展?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

雖“不差錢”,但“碎片化”

數據顯示,2015年中央財政用於支持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農業生産及改善生産生活條件、發展社會事業等綜合扶貧投入近5000億元。就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而言,2016年安排補助地方資金規模達到660.95億元,比上年增長43.4%;地方財政也較大幅度增加了扶貧投入。

“從某種程度上講,貧困縣‘不差錢’,關鍵是要管好用好各類財政資金。在扶貧投入規模不斷增加的同時,貧困地區涉農資金使用管理仍面臨不少問題。”胡靜林表示。

雖然財政部近年來開展了多層次、多形式的涉農資金整合工作,但整合仍以“拼盤式”為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涉農資金使用分散、效率不高的問題。這些問題在貧困地區表現尤為突出。

胡靜林指出,“基層最知道自己哪兒疼,卻沒法開方抓藥”,上下權責不匹配,貧困縣沒有項目安排和資金使用自主權;“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項目和資金“碎片化”安排使用,制約了精準扶貧措施的落地。

因此,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加大扶貧資金整合力度,給予貧困縣更多的自主權。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和大力推動下,試點工作得以順利啟動。

從“要到錢”,變“花好錢”

“貧困地區涉農資金整合是政府部門‘刀刃向內、自我革命’。”胡靜林説,中央部門不僅要把資金、項目審批權限交給貧困縣,打破束縛,改變資金“碎片化”狀況,還要加強管理和服務,確保資金投向最重要的方向、最關鍵的環節、最準確的對象。

那麼,如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投入扶貧開發?如何在把“零錢”變成“整錢”、把“死錢”變成“活錢”的基礎上,真正將“整錢”“活錢”用到貧困人口脫貧上呢?

胡靜林表示,中央有關部門重點做好“放管服”的文章,即充分授權,完善制度,取消限制資金統籌整合使用的相關規定,為整合資金“鬆綁”;加大資金投入,加快預算執行,為增強貧困縣財政保障能力提供支撐;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形成支持合力,調整完善相關專項規劃,實現脫貧攻堅規劃與部門專項規劃的有效銜接。

“貧困縣作為實施主體,重點要做好‘接’和‘用’的文章,敢於接、接得住、接得好,推動工作重心從‘要到錢’向‘花好錢’轉變。”胡靜林説,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要重視發揮貧困群眾的作用。

既“敢作為”,又不“亂作為”

據財政部統計,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地方對貧困縣整合涉農資金的積極性很高。比如,江西省把58個原中央蘇區和連片特困縣(市、區)全部納入此次統籌整合實施範圍等。

同時,一些地方和貧困縣在推進資金整合過程中也創造出一些經驗。比如,甘肅省提出省級部門“三管三不管”(“管總量不管結構、管任務不管項目、管監督不管實施”),將資金切塊下達到縣等。

然而,“有些地方仍有顧慮,怕出問題,推進整合的力度不夠。當然,也要防止地方尤其是貧困縣‘亂作為’。”胡靜林指出,這就必須切實管好用好資金,比如建立負面清單制度等。

權限下放到貧困縣後,如何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

“試點要在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嚴格做好監管和考核工作。”胡靜林表示,要全面實行公開公示制度,主動接受監督,創新公開公示方式,準確有效傳遞信息;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貧困縣對涉農資金管理監督負首要責任,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村委會也要深度參與,對監督不到位的,要嚴肅追責;要強化績效考核,把脫貧成效作為衡量整合成果的主要標準,建立獎優罰劣機制。(記者 楊亮 劉坤 鐘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