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更均衡、更健康、更智慧
——聚焦中國城市發展關鍵詞

2016-07-04 15: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記者 丁靜、陽娜)上海公佈42條未來城市發展戰略;19個城市群規劃逐步展開;106個重點城市邊界首次劃定;約400個智慧城市正在建設……

近日,一系列關於城市發展的新聞密集曝出。多位受訪專家指出,當前,治理“大城市病”、推進新型城鎮化已成為我國推動經濟發展和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更均衡、更健康、更智慧將是未來城市發展三大關鍵詞。

更均衡:城市群、特色鎮統籌發展

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達56.1%。“十二五”期間,每年城鎮新增人口達2000萬,超過歐洲一個中等規模國家。“十三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0%,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45%。

但不少大城市被人口過量、資源緊缺、公共服務不足等“大城市病”困擾;與此同時,部分小城鎮因為投入有限,在公共服務、文化發展、人才吸引力等方面與大城市差距越拉越大。

中央為此開出了“藥方”:區域統籌,“十三五”期間建設19個城市群;加快特色鎮發展,將有條件的縣城和重點鎮有序發展成為中小城市。

除了已廣為人知的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區域也被高度關注。

受惠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西距北京90公里的天津薊縣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京薊城際鐵路開通後,從北京到薊縣只需59分鐘。軌道交通將旅遊市場和資源‘高速’對接了。”薊縣旅遊局局長周旺説,鐵路開行大大增加到薊縣的旅遊人數,也拓展了薊縣在各個領域的機遇。

“發展城市群能夠有效解決區域不均衡,並促進‘大城市病’治理。”致力於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的專家肖金成指出,城市群內部交通改善、中小城鎮區位劣勢弱化、成本優勢強化,能夠逐步縮小與大城市差距。

“大城小鎮”一個都不能少,一批特色小鎮正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迅猛發展。曾經小而散的浙江諸暨大唐傳統襪業基地,如今正打造全球最先進的襪業製造中心,全世界每三雙襪子便有一雙産自這裡;昔日廢舊的陶瓷品交易市場,如今變身中國版“格林尼治小鎮”,成為吸引全球目光的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

更健康:劃定邊界、返璞歸真

城市發展的核心是土地。近年來,一些城市規劃建設用地與優質耕地重疊度高,城市“攤大餅”佔用優質耕地,越發展越不健康。2014年,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北京、上海、廣州等14個大城市劃定邊界。

“過去10年發展中,北京並沒有真正實現城鄉統籌管理。”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飛説,對集體建設用地缺乏管控,導致總建設用地規模大、增長快,城鄉建設“攤大餅”式無序蔓延、城鄉接合部問題、人口資源環境矛盾突出。

不少專家認為,這已成為中國城鎮化進程“扯後腿”的問題。

2015年,北京著手修改《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一個核心內容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未來,“集中建設區”面積只佔市域面積的16%。山區、森林、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等保護空間將佔到北京市域面積的70%以上,遠期將實現75%左右。

“生態紅線區內村莊要建成環境優美、配套方便、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美麗鄉村和城市‘後花園’”。王飛説。

一座城市“要強化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將環境容量和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作為確定城市定位和規模的基本依據。”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要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城市“返璞歸真”,“慢生活”開始回歸。

“北京正大力引導自行車與步行等慢行方式回歸,這也是國際潮流。”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副局長侯小明説,哥本哈根已與北京多個市郊政府達成協定,共同建設26條、約500公里的“自行車高速路”,自行車不僅與機動車道有明確的路權劃分,專用的綠燈時間還先於機動車6秒。

更智慧:定制出行、數字管理

小安與小美是“購車合夥人”,兩人通過手機軟體提前預約用車時間,數據分析幫助小安選擇他喜歡的駕駛路線,幫小美預約她常去的咖啡館停車位;今後坐飛機可以“刷臉”自助值機,通過人證合一審查並打印登機牌。智慧養老可以通過傳感技術和數據分析,對老年人進行行動定位、健康數據收集和分析,提供個性化健康方案。

智慧技術的發展正在為城市生活描繪一幅全新的圖景。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要求,通過智慧城市和數字社會技術,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目前,已經有超過400個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設智慧城市。貴陽正打造“中國數谷”,烏鎮致力於“互聯網智慧小鎮”……

“智慧城市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形成城市群、經濟帶,各地在進行自身智慧化建設的同時,融入城市群發展。”華為集團智慧城市首席架構師趙青説。

操作層面,各地正在嘗試通過大數據共享資源、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比如,湖北省計劃搭建信息樞紐交換平臺——楚天雲,推進政府和公共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內蒙古將搭建“政務雲”平臺,依託雲計算的大數據功能,實現精細化管理,提高政府的管理服務水平。

“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智慧地球的時代,它帶來了經濟轉型和創新研究的動力。”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德仁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