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抓住新機遇 貢獻新動能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創新

2016-07-05 07:3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5月8日,在中國設計智造大獎佳作展上,小朋友在觀看大氣監測無人機。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6月2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佳佳”(左)測算出與會女代表的年齡後,女代表發出驚呼。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 攝

“你多大了?”今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探索展上,世界經濟論壇管理委員會成員、區域戰略中心總監菲利普·羅斯勒(Philipp Rosler)望著眼前這位身著漢服,風采出眾的“女孩”。女孩答道:“菲利普,永遠不要問一個女士她的年齡。”實際上,這個“女孩”名叫“佳佳”,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發的體驗交互機器人。

“相信今後我們將會有更大的進展,人工智慧正給我們帶來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世界。”6月28日,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菲利普在談及佳佳時這樣説道。

近年來,中國的改革創新和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取得的新進展,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在本次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佈的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受訪跨國企業高管依然看好中國市場潛力。而聯合國貿易發展組織6月份發佈的世界投資報告認為,中國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創新實踐獲多方讚賞

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創新成了中外嘉賓熱議的話題。無論是在“創新生態系統”還是在“中國智造”等分論壇上,“創新”、“發展”之詞頻頻出現。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國在創新方面做出的努力與成果得到了參會外國嘉賓的特別關注。

中國政府給予企業創新的大力支持給許多外國嘉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認為企業最主要的增長源泉是什麼?”這是畢馬威全球董事長約翰·維梅耶爾向部分全球公司中國CEO提出的一個問題。“關注創新。”從大部分中國CEO的口中,約翰得到了這樣的答案。他説道:“在一次社會調查中,有一半的中國CEO都説過他們的主要責任就是推動創新,這比我們看到的其他國家的數字大。”約翰認為“這源於中國政府對他們的鼓勵與支持。”

“中國政府不斷尋求發展,鼓勵創業和創新的態度,讓小微企業和互聯網巨頭都能在中國繁榮發展。”優步公司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認為,“中國政府對創新、創業的開放態度,使北京出現了可與美國矽谷相媲美的創業生態系統、創新企業和企業家。”此外,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論壇期間説:“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理念,尤其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為中國邁入新的工業時代鋪就成功之路。”

此外,許多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綜合“平臺”也讓外國嘉賓讚嘆不已。“我認為微信是很好的中式創新的例子,它能夠整合多方面,從而形成一個平臺。”斯坦福商學院講師艾米·威爾金森給予微信高度評價,她説:“在美國,以前我們有不同的應用如健身、預約醫療、約會等,現在這些都可以在微信上通過發語音用了。”除了威爾金森,亞洲航空公司CEO艾琳·奧瑪爾也十分欣賞微信的創新模式,“微信是一個很好的整合在一體的工具,旅客可以通過它來我們平臺訂票,我們可以通過它來了解中國的市場份額。”

除了微信,中國的海爾公司也在嘗試著把公司轉換為平臺。“互聯網時代你要麼擁有平臺,要麼被平臺擁有,”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介紹説,“把海爾打造成一個互聯網時代的平臺,變成一個很多的生態資源都可在上面共贏的生態圈就是我們的目標。”談及海爾公司的創新形式時,以色列國際科技風險投資公司(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Ventures)的董事長約西·瓦迪十分讚賞。他認為,“這是非常有前途的,英特網公司在過去20年當中一個重大的轉折,就是因為大家非常關注平臺,讓科學家們集中精力創新。”

除了中國製造,近年來,中國“智”造也逐漸走入外國專家的視野。在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規劃得到了與會外國專家的高度評價。

軟體營銷部隊(Salesforce)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克·貝尼奧夫表示,《中國製造2025》計劃目標非常清楚、精細,涉及技術和經濟的發展。“中國還計劃減少傳統行業的就業,並將勞動力轉移至新興行業裏面,而且中國政府有大約1000億元資金用於這樣的努力。這種長期的計劃、長期的思索值得我們學習。”貝尼奧夫説。

今年4月,來自歐盟駐華代表團、西班牙等1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0余位駐華大使、外交官等參與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的“外國人看中國——創新中國”走進廣東活動。他們在實地參觀考察廣州和東莞兩地創新驅動發展和産業升級相關情況時,不時發出陣陣讚嘆。

“平日裏常見的自動提款機(ATM)竟然還能發展出這麼多種類和功能!”在位於廣州市黃埔區科技創新集聚區的廣電運通集團的樣品展示區,幾位外國駐華使節一邊參觀一邊感慨。這裡生産的ATM不僅種類多樣,外觀時髦,而且功能強大,有些新産品可以實現靜脈識別、人臉識別、虛擬櫃員等功能。據了解,這家企業是曾瀕臨破産的民營企業,被國有企業收購重組後通過持續的核心技術創新和突破,一躍成為國內行業市場銷量冠軍,産品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看到各式各樣富含科技和創意元素的設計産品後,冰島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讚、副館長拉格納爾感慨萬千:“1998年我第一次來東莞時,這裡還是一大片田地。當時我怎麼也想不到,這裡會變成一個大學和創新公司眾多的高新區。”他認為,“中國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一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我以為類似這樣的機器生産線價格少説也要上千萬,沒想到只要300多萬元。”當歐盟駐華代表團中歐項目執行人納吉·麟參觀位於東莞大嶺山鎮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時,聽説公司的一條機器流水線能代替80多名工人時非常吃驚,“如今雇工的人力成本非常高,我相信歐洲很多國家都需要這樣的技術,這項技術的前景非常廣闊。”

中國創新與世界同步

18世紀中葉以來,人類歷史上先後發生了三次工業革命,前三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巨大的全球能源與資源危機、全球生態與環境危機、全球氣候變化危機等多重挑戰,由此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

這一次,中國與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在國家發展層面,中國正在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打造成為推進製造強國建設的核心力量。在全球經濟治理層面,中國作為今年的G20主席國,正聚焦世界經濟面臨的核心挑戰和突出問題,希望貢獻中國智慧,創新增長方式,挖掘增長潛力。

“我想不出,除了中國以外還有任何其他的國家會更適合進行這樣的討論了,因為中國正在經歷經濟的轉型,其速度和廣度是我們星球上前所未有的。”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表示,“這是一個既充滿風險又充滿機會的未知時代。”

而這樣的未知時代,需要中國和世界作出大刀闊斧的改變。當今,世界經濟復蘇依然乏力,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而走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中國,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不僅僅包括中國也包括世界,我們必須要實現這樣一個轉變——從舊到新的轉變。很多時候我們也稱之為‘創造性的破壞’或者是‘破壞性的創造’。”施瓦布在今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如此表述。

施瓦布十分同意“新常態”的提法。他表示,儘管面臨著全球增速放緩、世界動蕩與不確定性,但中國有能力把握自身的發展勢頭與方向。“全球都面臨著轉型,而且轉型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這就需要中國與全球共同面對新技術帶來的機遇。”

美國鋁業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克勞斯·柯菲德認為,在過去5年中,中國在鼓勵青年人釋放自身創新力量方面做得非常好,中國經濟自身也正在進行轉型,更多轉向技術和消費品。

來自瑞士聖加倫大學中國事務研究中心主任托馬斯教授認為,與歐洲、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經濟在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沒有進行大面積的經濟刺激,而是致力於産業結構調整來實現濟轉型,其結果是喜人的。

世界獻策中國創新

在本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許多外國嘉賓從不同側面為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創新發展獻計獻策。

目前,中國的科研創新加速發展,中國在引用率高的專業期刊上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已僅次於美國。外界也十分關注,中國如何把這些一流的科研能力,更好地轉化為技術創新成果和商業機遇。

就此,艾德維認為,重要的是如何讓技術走出實驗室,變成真正的服務和産品,這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艾德維注意到,中國企業對新技術的重視度在不斷提高,不過他指出,創新的關鍵並不僅僅是技術的引進。“我們見證了許多中國的海外投資都聚焦引進核心技術,但是如何能夠迅速提升價值鏈才是關鍵。去年,中國已成為第一大工業機器人購買國,但重點在於,如何在擁抱新技術的同時降低社會成本——這是中國面臨的挑戰。”

人才也是科技創新過程中的關鍵因素。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年會聯合主席、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院長雪莉·安娜·傑克遜表示:“我們發現,中國的大學非常願意跟美國的大學進行交流,這將會有助於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創新有賴於擁有知識和技能的高教育人才。現在,很多中國人在海外學習,這些人將可以把先進的知識和技能帶回中國,這將推動中國的科技創新。”

中國的發展速度飛快,因此如何設計一個靈活、具有前瞻性的標準或監管體系來適應這種增長非常重要。卡蘭尼克表示,技術應用越來越發達,創新者和創新技術面對的卻是存在嚴格監管的現實世界,“一般來説,既有監管規則的設計都是服務於現有的社會參與者,因此帶有一定滯後性,會對創新帶來一定的障礙。為了保證創新的不斷發生和技術的持續進步,我們需要不斷創造一些新的規則,讓它服務於創新者和新技術。”

施瓦布提醒人們重視共享經濟的理念。他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創新是關鍵,但面對這次革命可能産生的一些負面效應,比如很多人由於不能熟練使用互聯網而變得更加貧窮,因此,“共享”十分重要。

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中,企業主體如何實現轉型?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董事長謝白曼分享了百年煤炭企業成功轉型的經驗。他提醒説,面對一場急劇的、顛覆性的産業革命,只有積極擁抱變革才能贏得發展。只有最適應環境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正如畢馬威新近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企業比全球同行更重視創新,把創新推動增長作為首要戰略任務。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初創公司,還有很多公司高管也希望通過創業來改變人生軌跡。目前,中國創新生態系統已經發生深刻變化。

在新的形勢下,中國必須靠自主的科技創新來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第四次工業革命催生轉型的力量,恰是中國經濟尋求新動能的來源。

謝白曼相信中國能夠抓住機遇、實現創新飛躍。“中國經濟有著良好的基本面、龐大且不斷發展的市場以及為資本提供強大支撐的優質基礎設施,我對中國經濟最終能夠實現成功轉型充滿信心。” (葉曉楠 趙一鳴 王廣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