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發展研究中心:信息化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2016-07-07 10:31 來源: 發展研究中心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信息技術正在引領産業變革,網絡發展不斷拓寬生活空間。運用信息化,不僅可以優化國民經濟管理,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還可以優化城市治理,提高城市各類資源的使用效率;不僅可以優化産業結構,提升産業國際競爭力,還可以優化企業管理,全面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運用信息化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大有可為。

信息是人類生産、生活的基本元素。人與人之間以及社會運行中的信息溝通不可或缺且作用重大。作為工業文明時代技術進步的重要成果,電報和電話的發明極大地方便了人們之間的信息溝通。現在,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及其應用的廣泛性大大迥異於農業文明社會和工業文明社會,其對人類發展進程的影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能否抓住信息化帶來的機遇決定著一個國家在新一輪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大變革中,能否把握髮展的主動權、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而不被歷史所淘汰。

當前,我國經濟總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位,國家的綜合實力得到大大增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進入歷史發展新階段。在這新階段,發展的巨大機遇和嚴峻挑戰並存,改革紅利和轉型風險同在,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交織,我國經濟發展確實到了是否能夠迎難而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邁入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的關鍵時期。“十三五”規劃綱要已明確了新時期發展的總體思路,提出了應對國內外嚴峻挑戰的戰略性安排。我們要按照中央的部署,領會好、運用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積極推進“四個全面”戰略的實施,全力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確保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而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準確把握信息化促進轉型升級的作用機制和潛在動能,做到精準施策、順勢而為。

信息化的四大趨勢

我們認為,當今時代,信息化有四大趨勢:

一是信息採集和處理的數字化、標準化。信息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圖像、聲音、動作、文字等都可以作為信息的載體,但數字是最為精簡和方便使用的信息載體。現代信息技術以數字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將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結合在一起,能夠使越來越多的各類信息迅速地轉化為標準化數據,大大提高了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傳遞效率,降低了人與人、人和物、物和物之間信息交換成本,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學、政策實施更加精準、企業生産組織和經營管理更加高效。

二是信息處理和傳輸的高速化、低成本化。自從人類發明電子計算機以來,機器的運算能力呈幾何級數飛速增長。現在我國製造的“天河2號”超級計算機峰值運算速度達5.49億億次。與此同時,信息傳播的速度也在快速提高。以移動無線通訊技術為例:20世紀9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SM),理論上每秒只能傳輸9600比特信息;2010年開始大規模建設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4G),每秒傳輸的信息理論峰值可達100兆比特,增長1萬倍以上。信息處理和傳播的高速化,不僅顯著地提高了信息交換的速度,擴大了信息交換的規模,還大幅降低了信息交換的成本。例如,在19世紀的英國,電報是一種奢侈的信息傳輸工具,那時,只有有錢人才能用得起這一通訊工具。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傳輸海量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而無需太多顧及信息傳輸所花費的成本。

三是可用來觀察、測度和分析經濟社會運行狀況的數據超大規模化。隨著技術的發展,感應器、傳感器等信息採集設備能夠方便地安裝到電網、汽車、飛機、家用電器等社會的各個角落,實時進行信息的廣泛採集和普遍連接,為社會提供規模難以想象的數據信息。如,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研究,2013年全球産生的數字信息總量為4.4ZB,相當於3023.6億個16GB的平板電腦的容量。這些海量的數據,為人們更加準確地認識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創造了可能,也為人們更加科學地分析經濟社會運行狀況提供了條件。

四是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化。一方面,信息技術與社會再生産各個環節的耦合關係日益加深。信息技術的進步有力地推動著商品生産方式的數字化、智慧化;也有力地推動著商品流通方式的便捷化、扁平化。另一方面,人們日常生活也日益離不開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手機閱讀、網上社交、移動購物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最佳結合點和具體路徑

有效發揮信息化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作用,必須明確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內涵,找到信息化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最佳結合點和具體路徑。

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內涵應包括:一是在宏觀和微觀層次均應採取有效措施,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形成以更少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投入獲取更大的經濟收益的格局;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同時,減輕發展對資源環境的壓力,併為促進社會公平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二是建立更加協調的經濟結構,增強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有效匹配,實現發展資源在行業間和區域間的合理配置。三是優化産業結構,提高各類物質産品和服務産品的附加值,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四是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提高微觀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

我們認為,運用信息化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至少有以下4個方面可以大有作為。

第一,運用信息化,優化國民經濟管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有助於提高宏觀經濟管理的精準度,彌補市場的缺陷,促進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比如,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能夠迅速集成物流、資金流、人流各方面信息,快速分析行業、企業和消費者的相關信息及其未來走向,為決策者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提供參考,為企業制定生産經營的戰略和策略提供依據,為城鄉居民作出消費選擇提供參照。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運用信息化,大力實施“互聯網+”戰略,不斷優化國民經濟管理,持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一要研究制定大數據管理條例,對數據的採集、歸集和使用作出明確規定。二要整合政府和國有企業擁有的數據資源,建立社會數據資源共享平臺,大幅提升數據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三要結合國情,提高大數據分析運用能力,及時、準確預判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精確度和各類政策制定的正確性。

第二,運用信息化,優化城市治理,提高城市各類資源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國城鎮化率已達到56.1%,城市經濟活動已超過80%,而且這兩個比重還在繼續提高。因此,提高城市資源的利用效率對於提升國民經濟整體運行質量具有重大意義。近些年,我國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眾多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運用信息化優化城市治理、提高城市資源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做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這方面從總體水平上來講,我國尚處起步階段,但可以毫不誇張地説,發展的潛力無可估量。要把潛力變為動力,一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數據,科學制定城市發展規劃,優化城市生産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佈局;二要發展智慧交通,提高交通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交通資源的使用效率;三要建立智慧能源系統,更好地對接能源生産和能源消費;四是鼓勵並規範汽車、住房等閒置資源分享平臺的建設和運營,引導分享經濟健康發展,實現社會資源更加高效地利用;五要學會運用大數據,提升社會管理水平,保障人們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安全。

第三,運用信息化,優化産業結構,提升産業國際競爭力。在新常態下,我國傳統的比較優勢趨弱,迫切需要通過改造傳統産業,發展、壯大新産業,培育新業態,形成新的産業競爭優勢。一要提高傳統産業的智慧化水平。我們必須把推進製造業信息化和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作為優化産業結構、促進産業升級的重要任務。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優化生産流程,並適應勞動力結構和勞動力成本變化的大趨勢,積極而又穩妥地推進機器人、智慧物流管理、3D打印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産中的應用,提高各類生産要素的利用效率,在不斷提升産品質量的同時,降低單位産品生産成本。二要大力發展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智慧裝備産業。高端數控機床、機器人等智慧裝備在我國有巨大需求,但又是我國産業發展突出的“短板”,其市場份額主要被國外跨國公司佔領。三要著力提升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發展質量。近些年來,在互聯網的基礎上衍生出的新業態發展迅猛。如2012年我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金額達到12594億元,佔消費總額的6.1%;2015年達到了3.88萬億元(包括非實物零售0.64萬億元),佔比超過11%。然而,客觀地説,我國的新業態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這與政府監管的有效性不足有一定關係。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規範市場競爭秩序,切實保護投資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新業態才會有美好的發展前景。

第四,運用信息化,優化企業管理,提升企業運營效率。一要提高企業智慧化管理水平。要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企業的信息集成能力,打通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的信息通道,實現部門之間、集團總部和分支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從設計到銷售再到設計的“信息循環系統”,為企業制定科學的經營決策和實現有效的管理創造條件。二要提高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按照市場實際需求進行訂單生産,推動大規模標準化生産逐步向分散化個性化定制生産轉變。三要提高市場營銷的效率和精準度。要開展網絡營銷,並對銷售數據、客戶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及時根據市場和客戶變化情況調整營銷策略,盡可能地減少庫存,加快資金週轉速度,提高資金利潤率。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李偉)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