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民時評:讓醫療服務價格回歸本位

2016-07-08 08:0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輸液2元,給住院病人進行一級護理9元;十幾個人做一台手術,總共才800元……可是藥費成百上千、檢查費成千上萬並不少見。醫療服務不值錢,全靠賣藥來貼補,這種拆了東墻補西墻的以藥補醫現象,由來已久。

不過,我們有望告別這種“畸態”了。7月6日,四部委發出《關於印發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明確全面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重點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等價格。這意味著,醫療服務價格有望回歸其應有的價值。

從國際經驗來看,以醫療服務而不靠藥費來維持醫院運營,是一個趨勢。一所醫院的收入70%來自於醫療服務收費,30%來自於檢查、藥品等收費項目,是比較理想的狀態。而我國公立醫院的收入來源中,藥品加成是大頭,一般佔四成左右。因為醫療服務價格普遍低於成本,財政補貼又不到10%,只能靠藥費、檢查費貼補虧損。湖北省價格成本調查隊曾對省內53家醫院調查,發現絕大部分醫療服務的價格平均只有成本的41.7%,其中技術勞務性項目價格嚴重偏低,如靜脈注射實際成本為6.7元,為湖北省實際價格的7.4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實際成本高達5252元,收費標準卻只有800元。因此,通過提高醫生的成就感,來提升患者的獲得感,是醫療改革的必由之路。

事實上,在當前公立醫院的試點改革中,不少地方正在取消藥品加成,藥品變成醫院的運行成本,不再是利潤。問題在於,這“一降一升”的關係如何平衡?合理的醫療服務價格是什麼水平?能不能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收入結構的變化,必然帶來管理方式的改變,這又涉及醫院、醫務人員、患者等各方面的利益。換句話説,這更多是作結構調整,在藥品和服務收費的“大筐子”裏拿進拿出,不能外溢,也不能有虧空,才能實現醫患雙贏。

因此,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不是簡單的漲價、補足,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取消藥品加成,政府財政補貼須適當補償,才好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與此同時,醫保也要做好測算工作,升多少降多少,並改變按項目付費方式,推行按病種付費等方式,多方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確保不增加患者負擔。醫療、醫藥、醫保“三醫”需協同推進,缺一不可。

上世紀末我國發佈的醫改文件提出,要改革和完善衛生服務價格體系。時至今日,因協同不夠、配套不足,“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現象並不少見。比如,醫療服務價格降下去,藥費檢查費卻上來了,或是讓部分患者多掏了錢等。此次改革把協同推進放在重要位置,體現了清晰的問題意識。從實踐來看,還是可以做好的。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省份城市公立醫院均已取消藥品加成,有升有降地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醫院收入結構逐步優化,新的補償機制正在建立,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患者負擔總體未增加。

令人欣喜的是,這份醫改文件還提到了談判機制、第三方成本核算等方法,給改革的落實以很大空間。只有通過這些具體可行的方法,推動醫院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讓醫務人員有獲得感,而老百姓也不再“被”買藥,看病貴的問題才能從根子上得以解決。(李紅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