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一基因檢測技術成果轉化 千萬元收益一半歸研發團隊

2016-07-08 17:5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7月8日電(王琳琳、袁超穎)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獲悉,該所洪國藩院士近日成功研發出一項基因檢測技術,可提高病毒臨床檢測準確率,這項技術的專利使用權已交付給深圳民企中瑞國際公司。為加強對人才團隊的鼓勵,專利取得前後的總收益共1000萬元,去除約10%的成本後,剩餘的50%歸研發團隊。

這也是上海市“科創中心建設22條意見”指導下,一項基礎研究領域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的成功探索。

PCR,即聚合酶鏈反應,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技術,它可以將實驗所需要的基因片段在幾小時內擴增百萬至數億倍,這項技術的發明人穆裏斯因此獲得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

然而,在現實應用中這項技術有一個大缺陷,擴增後基因拷貝走樣問題嚴重。怎樣才能讓基因“拷貝不走樣”?經過十幾年的潛心努力,洪國藩院士的課題組研發出了低溫封閉多級PCR(即LcnPCR),與PCR相比,其靈敏度提高了上萬倍,可以精確檢測出病毒亞型。

在臨床應用中,LcnPCR技術也有良好表現。人乳頭瘤病毒有100多種亞型,其中18種亞型連續多年感染會導致宮頸癌。利用此新技術,課題組不僅幫助醫院鑒別出了大量假陽性、假陰性的病例,還完成了647例原先方法無法分型的病毒亞種鑒定,既減少了過度醫療,又讓高危人群得到及時診治。

目前,作為臨床診斷技術的一項創新成果,LcnPCR技術的有關內容以獨立一章的形式,選錄進國際上作為生命科學教材的《分子生物學方法》叢書中。

談及此項發明專利的轉化過程,該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王學才表示,中瑞國際公司對洪國藩研究組的項目有四五年的跟蹤,在該技術尚未獲得知識産權專利前,就已通過主動接洽完成了成果轉讓。在上海構建全球科創中心的大環境下,這項成果轉化對於企業而言,在健康産業中培養出公司發展新的生長點,對於研究所而言,則實現了科學研究向現實生産的轉化。

據了解,洪國藩研究組還將持續關注LcnPCR技術下一步的推廣及在臨床檢測方面的應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