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財經觀察:打造政府與市場的良性關係——海外熱議中國改革的關鍵點

2016-07-18 18: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  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可謂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點之一。海外經濟界人士普遍認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減少對微觀經濟的干預,補齊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短板,對中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打造政府與市場的良性關係,首先必須厘清邊界,處理好政府“看得見的手”和市場“看不見的手”之間的關係。比利時比中經貿委員會主席德威特對新華社記者説:“中國領導人提出經濟改革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更加接近市場化原則,經濟才能保持健康與活力。”

為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好”而非“更多”作用,中國政府堅定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轉變政府職能,來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德威特説:“只有消除來自政府對市場的干擾,才能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利於各種類型企業發展。”

通過簡政放權等一系列改革,市場力量將成為主導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日本丸紅株式會社市場業務部中國組負責人成玉麟對此表示讚賞。他強調,由市場主導經濟是邁向現代國家的必經之路。

其次,打造政府與市場的良性關係,有賴於成功的國企改革。德威特就表示,一直以來歐洲投資者都對中國國企的不正當競爭優勢感到擔憂。不過,正在推進中的中國國企改革,令這種擔心有所降低。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促使國有企業成為獨立市場主體。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不斷壯大,而國有企業佔國民經濟的比重不斷下降。美國著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的研究顯示,中國國有經濟佔整個工業産出的比重已從1978年的接近80%下降到2011年的26%。

可見,國企改革只會增強市場經濟地位,而不會弱化“無形之手”的力量。同時,在國有企業佔經濟的比重正逐步降低的大背景下,國企改革也不意味民營企業的發展將受擠壓。在國企改革中,很多國企將按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實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積極引入其他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對此,成玉麟認為,本屆中國政府這種兼顧資本效率和社會效應的混合經濟模式,或將對類似發展階段的國家産生示範作用。

再次,打造政府與市場的良性關係,還意味實現從“審批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轉變,做強政府“服務”職能,落實各項簡政放權措施。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研究員孟羽對這一改革方向表示認同。他對新華社記者説,如果政府的公共服務做得不到位,市場就難以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不利於企業的公平競爭,也不利於人力資本的培養和需求的刺激。相反,政府充分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則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社會競爭活力,也有助於刺激需求,助力經濟結構向消費驅動轉型。

當前,儘管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今年政府對民生的財政支持力度卻不減。今年3月中國財政部就表示將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增長,同時讓更多支出保證基本公共服務和重點民生支出。

對此,孟羽説:“以往財政支出偏向投資和行政開支,在公共服務方面投入不足。”今後,中國政府“補短板”的政策導向,將有效惠及民生領域,為經濟社會良性發展提供後勁。(執筆記者:金旼旼;參與記者:趙小娜、錢錚、包雪琳、佘永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