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滾雪球”易失控 “一刀切”不可取——企業去杠桿的啟示

2016-07-20 09: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 吳雨、劉錚、王昆)“當年我們承接的工程量越大,銀行貸款越多;貸款越多,工程量就更大。雪球越滾越大,最後失控了。破産重整後我們吸取教訓,在確保現金流的基礎上,穩紮穩打開展業務。”

撫今追昔,已經破産的溫州中城建設集團副總經理、如今重整新生的溫州城建集團副總裁潘雪平,對企業發展之道深有感悟。

這家在當地唯一擁有特級資質的建築企業,從一家鎮建築隊起家,2002年開始隨著房地産起飛滾雪球式發展,一度發展成為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07年前後最紅火時,賬上每年流水超過50億元、時常“趴著”一兩億元現金。

轉折,發生在向外過快擴張中。隨著房地産降溫,中城集團的工程款遭遇拖欠,他們也拖欠了很多原料貨款。終於,2012年他們的基本賬戶遭遇查封,無法承接新項目,每年要還近1億元的貸款利息,只能在2013年底選擇破産重整。經歷了引入新投資人、剝離債權債務等程序,2015年3月法院裁定通過重整計劃,今年4月份重整後的企業名稱變更為溫州城建集團,獲得新生。

“表面上是負債過多壓垮了企業,但從深層次看,發展理念出了問題,追求盲目擴張規模,這是造成企業最終被壓垮的根本原因。”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市場的變化使得原先很多企業得心應手的發展模式,需要進行反思和改變。

雖然中國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企業負債率上升過快,負債率較高。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研究顯示,截至2015年末,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率達到了131%。

一些企業看上去規模大、資産多,但不少資金用於盲目擴大産能,效益並不理想。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粗放經營、高杠桿滋生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暴露出來。

企業杠桿率高不僅體現在銀行貸款比例上,還有不少存在於民間借貸這類隱形負債。據中國銀行邢臺分行公司業務部主任翟金濤介紹,有的企業在經濟下行中還存有賭一把心態,不惜民間借貸上新項目,想堵住舊窟窿。但“土坷垃”堵不住洪水,反而隨時可能坍塌。

不過,記者在調研中欣慰地看到,新常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發展回歸理性,不再一味追求規模擴大,而把精力放在了苦練內功上。

“改革開放頭30年是短缺經濟,企業家只要敢做膽大基本都能成功,朝天開槍也有麻雀掉下來。但今非昔比,靠土地低成本、環保低要求、銀行信貸堆起來的企業做不長。”鋼鐵企業、江蘇常州東方潤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中敏告訴記者。

企業努力轉型升級需要資金,但當前也遇到很多困難,突出問題就是,部分銀行對一些行業執行“一刀切”政策,惜貸、抽貸對企業發展影響很大。

近年來,銀行不良貸款攀升較快,經營承壓。在銀行看來,解決債務問題的核心是處理其中的不良資産,過剩産能和房地産行業首當其衝。出於風險考慮,不少銀行下了“死命令”:對過剩産能和房地産行業貸款只減不增。

“産能過剩行業不是都要一去了之的,有的可以走出去,有的可以改造升級。但面對産能過剩行業的企業,有的銀行往往不問具體項目就搞‘一刀切’,使企業難籌轉型升級的資金。”河北邢臺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立平説。

王立平介紹,在德龍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循環經濟項目非常關鍵。上馬一個餘熱發電項目,每月可節約生産成本800萬元至1000萬元,但從銀行貸不到1分錢,全靠企業自籌。德龍也曾想過發債融資,但因為是産能過剩行業,幾家銀行都不願承銷。

企業要想轉型升級,投資是巨大的,這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一方面企業要轉變追求快速擴張的發展模式,集中精力在主業上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實事求是,一企一策,對有前景的企業轉型升級予以支持。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