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湖北: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快速推進

2016-08-02 11:27 來源: 湖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蘄春縣青石鎮花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圖為:竹溪縣匯灣鎮小河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圖為:竹溪縣水坪鎮毛中埡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貧困人口脫貧發展的根本之策,是脫貧攻堅“五個一批”的首場大戰。全國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務院有關領導親赴我省實地調研,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牢固樹立“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理念,嚴格遵照“理順機制、明晰目標、守住底線、精準脫貧”的方針,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各方責任,搭建工作平臺,開展政策宣講,完善規劃體系,強化要素保障,推進項目實施,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呈現競進奮發,燎原之勢。

8月1日,從省發改委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計劃完成30.63萬戶97.79萬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搬遷任務。2016年我省計劃建設集中安置點3898個,計劃安置88032戶243809人,目前已開工建設2847個,開工率達到73%。截至7月29日,全省在建房屋67998戶188917人,搬遷入住5052戶14935人,分散購房2365戶 7840人,三項合計211692人,佔省下達目標任務人數的80%。

2016年以來,我省各地各部門切實履行“省負總責、市州主導、縣抓落實”的有關要求,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十堰、宜昌、荊門以及竹溪、建始、長陽、保康、蘄春、羅田等市縣搶前爭先、壓茬推進、創新作為、競進趕超的發展氣場全面升騰,富有荊楚特色的易地扶貧搬遷模式日漸成形。

“五大機制”,強化領導。一是強大的統一領導機制,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謀劃部署,高位推動。省發改委牽頭組建工作專班,在省級層面統攬推進。市、縣均成立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或工作指揮部,組建工作專班集中辦公。二是健全的工作機制。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實行資金、項目、招投標、管理、責任“五個到縣”,由縣市瞄準脫貧目標,自主決策、集中整合、統籌使用。三是常態的現場拉練機制。省政府每月組織召開一次全省現場工作推進會。通過看現場、聽介紹、溝通交流等形式,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取長補短、比學趕超。四是高效的督辦通報機制。建立工程進度“月報制”、省直相關部門和市縣推進工作“雙通報制”。每月5日定期上報工程進度,實行常態化、不間斷的檢查督導,實現了縣市“全覆蓋”。五是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建立易地扶貧搬遷責任追究制度和任務清單、責任清單、督辦清單、正面和反面典型清單“五個清單”。

“五個環節”,精準識別。一是堅持“五步工作法”,即“戶申請、組評議、村公示、鄉審核、縣審定”。二是把握“兩個要件”來評定,即貧困戶自願,貧困村群眾認可。三是始終做到“三見”,即搬遷戶要見房、見人、見地。四是開展專項審計,進行大數據比對,確保把搬遷的“帽子”戴在該戴的貧困戶頭上。五是全面建立臺賬。分級建立易地扶貧搬遷檔案,做到村有冊、鄉有薄、縣有檔,省、市兩級有電子檔案。

“四位一體”,編制規劃。一是編制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規劃和實施方案、分年度實施計劃、安置點規劃和搬遷戶脫貧計劃“四位一體”的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做到規模到縣、計劃到年、安排到點、落實到戶。二是及時完善充實規劃內容,按照“五性”(安全性、發展性、經濟性、便利性、生態性)的要求,率先提出“五靠近”(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鎮、靠近園區、靠近景區、靠近城區)的易地扶貧搬遷思路,對後續扶持脫貧進行充實和完善。

“三條紅線”,嚴守政策。嚴格按照“保基本、保安全”的原則,一是嚴守建房面積紅線。戶型精準對應到人,人均住房建設面積均不超過25平方米。二是嚴守搬遷戶建房不舉債紅線。通過統一實施“交鑰匙”工程,嚴格控制搬遷戶向他人借款建房,嚴禁向商業銀行貸款建房,不能因為搬遷而讓貧困戶新增債務。三是嚴守不準將搬遷戶一搬了之的紅線。將脫貧目標置於搬遷的核心位置,貫穿規劃編制、搬遷安置、脫貧路徑、考核驗收等搬遷全過程,同步謀劃,同步推進。

“四大路徑”,後扶脫貧。一是藤上結瓜。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搬遷戶”模式,使搬遷戶在産業鏈上增收。二是入股分紅。向搬遷戶和帶動搬遷戶脫貧的市場主體提供政策性貸款,創新貧困戶以個人貸款入股市場主體參與分紅的扶貧模式。三是資産收益。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將搬遷資金和整合資金投入光伏發電、礦産開發等,由這些項目所形成的資産量化分配到搬遷貧困戶。四是轉移就業。開展搬遷貧困戶務工摸底調查,掌握外出務工從業情況,市縣政府積極與務工當地政府和企業建立聯絡,支持長期穩定就業,實現脫貧。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