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甘南藏區沿黃草原綠化固沙工程取得實效

2016-08-04 16: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蘭州8月4日電(記者 姜偉超)“瑪曲”在藏語裏是黃河的意思。這個位於甘肅省甘南藏區的縣,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濕地之一,黃河流經此地獲取了源區總徑流量的58.7%,被譽為“黃河之腎”。經過多年努力,沿黃草原綠化固沙工程取得實效。

瑪曲有1.28萬平方公里草原、562萬畝濕地,是青藏高原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澤濕地。但從上世紀80年代起,由於過度放牧、鼠害及風蝕加重,瑪曲草原以每年3.1%的速度沙化,大量濕地變成“黑土灘”。據統計,上個世紀60年代,瑪曲濕地的面積是45萬公頃,如今僅存30多萬公頃。

在一些濕地和生態專家眼裏,無論從自然資産價值還是國家生態安全角度,瑪曲草原和濕地群在中國生態屏障的構建格局中都應受到重點保護。但草原和濕地群是牧民主要的生産資料,為生態保護,在這裡生活的牧民不得不減少自己的發展空間。

為妥善解決生態恢復與藏區群眾收入增加的矛盾,讓其“減産不減收”,當地政府加快旅遊産業開發步伐,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增加旅遊有效供給,並且實施草原亮化、美化工程,讓每一寸山水、每一處草原都變成景觀,引導藏族群眾由賣牛羊變為“賣山水”。在政策引領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藏族群眾生態保護意識提高,開始自發加入治沙大軍。2015年補播牧草5萬畝,栽植雲杉1萬株、高山柳8萬株,黃河邊沙化地苗木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牧草成活率達到70%。

一處處藏家樂、藏家風情旅社從無到有。卓瑪加布家的牧場從去年開始不再放牧牛羊,開辦了一家旅行社。去年卓瑪加布自掏腰包治理沙化草場40畝,今年達到150畝,他計劃明年這個數字還要擴大。

當地一些農牧業及環保部門領導認為,要保護“黃河之腎”,靠地方的“自我拯救”能力遠遠不足。“雖然禁牧、休牧在瑪曲實施達標,但草原載畜量仍然與保護生態的需求有差距。”瑪曲縣畜牧林業局局長拉毛加説,目前瑪曲草原實際載畜量仍超出保護需求的50%。在他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讓牧民不再單純依靠最原始的牛羊養殖致富,延長産業鏈、發展深加工,最大限度放大單個牛羊的價值。

瑪曲的高寒草原到處都是寶,除了天然生長的牦牛藏羊外,還有珍稀的草原蘑菇、名貴的中藥材,但這些都沒有變成群眾致富的主要來源。“瑪曲期待更多外部力量來和我們一起‘綠色開發’。”拉毛加説。

如今的瑪曲濕地一年比一年“硬朗”,沼澤低濕草甸植被逐漸向中旱生高原植被演變,生態環境變得十分脆弱,同時黃河對草原的沖刷造成的沿岸沙化不斷擴大,要治理不僅需要大量資金,而且需要專業科研帶動。令人欣喜的是,黃河干流沖刷造成的草原破壞已經引起國家重視,目前總投資3.57億元的黃河干流瑪曲段防洪治理工程開工建設,通過修建堤防、護岸、護坡等工程措施,將遏制黃河上遊草原生態惡化。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