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放管服”打造經濟新動能
——我國簡政放權改革綜述

2016-08-09 15:5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記者 陳煒偉 王攀 高敬)今年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持續較大的下行壓力,我國經濟實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為“十三五”開局之年奠定較好基礎。在這背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持續推進,成為中國經濟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

推動放權新成效

今年以來,廣州新科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進境維修業務開展得如火如荼,今年進境維修34架飛機整機,幾乎與去年全年持平。除了國內飛機維修企業的實力增強、聲譽傳播更廣之外,飛機維修進境流程的簡化和通關成本的降低是這項業務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

“以前飛機進境維修辦理擔保手續需要經過三級審批,花費了不少精力。現在審批流程簡化了,我們當天交上擔保資料,第二天就能審批下來。”威時沛運貨運廣州有限公司的業務員楊琴告訴記者,時間短、花費低,當然更多的業務願意找上門來。

在下行壓力下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簡政放權等改革措施催生經濟內生動力。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國務院部門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審批事項,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個人和企業資質資格認定事項大幅壓減。工商登記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前置審批精簡85%,註冊資本由實繳改為認繳,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

今年以來,國家進一步取消咖啡師等百餘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再宣佈失效並停止執行506件國務院文件。此外,在全面實施“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再整合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對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作出部署。

專家認為,一系列改革,給市場讓位,為企業鬆綁,讓群眾舒心,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帶動了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助力中國經濟新動能加快培育。

探索監管新模式

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783.8萬戶,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平均每天新登記4萬戶。其中,新註冊企業數量呈逐月上升的勢頭,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4萬戶,形成商事制度改革以來的一個高潮。

“目前,商事制度改革正處於深化、拓展時期,正處於從‘放活’向‘管好’推進的重要階段。”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説。

商事制度改革正是我國簡政放權改革的縮影。今年以來,我國在放權的同時,更加注重實施公正監管,推進綜合監管,探索審慎監管,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出臺《關於在市場體系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意見》,明確要建立和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規範政府有關行為,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是市場機制高效運行的重要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説,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有利於克服市場價格和行為扭曲,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與此同時,國家更加注重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創新市場監管方式,包括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對市場主體實行“智慧”監管,構建新型監管制度。

張茅説,在商事制度改革過程中,要堅持“寬進”“嚴管”相結合,“放、管、服”相結合,積極建立以企業信息公示為基礎,企業信用約束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

打造服務新高度

不久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對外發佈。意見明確,探索建立並逐步推行投資項目審批首問負責制,投資主管部門或審批協調機構作為首家受理單位“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務,一家負責到底。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説,這是在投資項目服務管理方面的制度創新,主要目的是在簡政放權、實行並聯審批後,加強對項目前期工作的統籌協調,為項目單位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

簡政放權有沒有效果,關鍵要看群眾和企業辦事是不是更便捷。今年以來,我國著力優化政府服務,提高公共服務供給效率,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加快推動形成更有吸引力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今年4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制定的《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 開展信息惠民試點實施方案》正式對外發佈。方案提出,打破信息孤島,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群眾來回跑”為“部門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正是優化服務改革的重要內容。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説,這是解決群眾辦事涉及的“辦證多、辦事難”現象,解決政府部門“信息不共享、信息難共享”等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由之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