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個人衛生支出佔比降至近20年最低  中國醫改讓世界豎大拇指

2016-08-12 07:1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5年,中國居民健康水平總體上達到世界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貧的主要原因——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重降至30%以下,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近日,由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財政部、國家衛計委、人社部聯合發佈的一份醫改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在較短時間內基本實現了醫保全覆蓋,未來將實現全民健康的全覆蓋。

以醫改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中國新一輪醫改的重要標誌,是2009年3月公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意見》被稱為“新醫改”路線圖,它確定了醫改的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這就是:到2011年,要“有效減輕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切實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到2015年,“基本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為緩解公眾看病難,2009年以來,中國累計投入8700億元,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標準由2009年的15元提升到今年的45元。為緩解看病貴,2011年以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的參保(合)率均被提高到90%以上,全民醫保基本實現。政府對此的補助標準由2011年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今年的420元。

如今,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首批國家藥品價格談判結果今年5月向社會公佈。同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進入深水區,政府與社會聯合辦醫、分級診療制度、全科醫生雙向轉診等改革正取得積極進展。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在評價中國醫改時表示,“中國率先推行前沿的基層衛生服務改革,實現患者優先,轉變對昂貴的醫院服務的依賴。我們相信,這些改革將最終建立起約佔世界1/6人口的衛生體系。”

把健康擺在更重要位置

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幸福。立足中國國情,中國對公眾健康與小康社會辯證關係的認識,也在推進醫改過程中逐步深入。

2002年,中共十六大報告中,首次把“健康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3個素質並列,這在中共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表明,公眾具備健康素質、社會形成完善的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佔有重要地位。

中共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兩年後,“新醫改”的路線圖公佈。這期間,公眾健康素質的基礎——讓公眾免於疾病、身體健康,成為醫改的重要內容。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中對醫改的要求是“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強調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公共衛生、藥品供應、監管體制的綜合改革。有專家分析,這意味著全民健康成為全面小康的重要內容。

用中國辦法推進醫改

實事求是地説,醫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但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和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不過,中國人對此有自己的辦法。

上月初,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表示,由國務院醫改辦和相關部門制定的“十三五”醫改規劃將於近期印發。“十三五”時期,中國醫改將進一步強調改革的綜合性、系統性和協同性。

例如,醫改規劃將繼續支持社會辦醫,意在把前期鼓勵政策落到實處。政府將會集中解決其中涉及的土地、稅收政策。醫保定點難、用地政策在基層政府落實難、享受與公立醫院相同的融資政策難、科研課題申請立項難、民營醫院辦分院困難等難題,也將一一破解。

“中國醫改的方向是正確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7月29日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表示,今年年初,國務院發佈的醫改十大重要舉措與世行和世衛組織的建議是一致的。這説明,中國醫改已找到一個好的模式,未來前景可期。(記者 彭訓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