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夯實農業基礎重在降成本補短板

2016-08-19 07:1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二季度農業景氣指數測算結果顯示,農業經濟總體呈平穩運行走勢,農業景氣指數與一季度基本持平(略升0.1點),農經預警指數雖受出口增長有所下滑、投資增長高位回調影響略有下降,但仍運行在正常的“綠燈區”中心線附近。

從反映農業經濟運行狀況的具體指標來看,農業生産保持平穩,第一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1%,比一季度微升0.2個百分點,夏糧生産再獲豐收;農民務農收入增長平穩,名義增長速度為8.5%,雖比一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全年的增長水平高2個百分點以上;農産品出口同比增速為3.0%,連續2個季度保持增長態勢;農業投資同比增速為19.5%,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平均增速高10.5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此外,二季度農業生産效率進一步提高,第一産業勞動生産率為人均9733.5元(可比價),同比增長7.4%,增速比一季度微升0.2個百分點。農業勞動生産率的持續提升,與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上升、農業規模化經營的擴大,以及農業生産條件的改善不無關係。

農業勞動生産率的提升與持續的城鎮化過程推動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持續轉移也存在一定關係。2010年,第一産業就業人員將近2.8億人,2015年降至近2.2億人。事實上,農業勞動生産率的提升是全要素生産率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半年我國農産品進出口呈現分化走勢,農産品出口額平穩增長,同比漲幅為3.0%;農産品進口額同比繼續下降,降幅為6.4%。

自去年3月開始,豬肉價格持續上漲,到今年5月為止,累計漲幅達30%以上,豬肉價格見頂跡象明顯。

總的來説,當前農業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但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未來發展需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進一步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應在降成本和補短板方面取得突破。農業降成本,應當在穩住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的同時,著力降低農産品流通成本,通過一二三産業融合,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大力發展專業化的農産品倉儲和物流,降低流通損耗,提高物流效率;同時,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土地的規模、集約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單位土地的投入成本。農業補短板,既要補足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方面的“硬”短板,也要補足農業人才、技術及支持農業創新的金融體系等方面的“軟”短板。

二是加大農業綠色發展力度。隨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居民對農産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綠色農産品的需求呈加速增長態勢。綠色農業的發展,既要求少打農藥,少用化肥,又要求節約用水,節約用地,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發展綠色農業,還需要改善綠色農産品生産和消費的外部環境,比如加大食品綠色安全監督執法力度,加強全社會誠信文化建設,使綠色産品能真正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形成綠色農産品“希望消費-願意消費-放心消費-嚴格生産-誠信買賣”的良性循環態勢。

三是鼓勵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農産品出口。我國農業耕地少,人均佔地面積小,發展土地密集型農産品缺乏比較優勢。然而,我國農業用地類型多樣,農業勞動力資源豐富,在此背景下,應在穩定糧食生産的同時,鼓勵發展蔬菜、水果、園藝、山林産品等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農産品的生産,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擴大農産品出口規模。

四是要警惕豬週期的劇烈波動。隨著生豬供應的增加,自6月開始,豬肉價格開始回落,始於去年的豬肉價格上漲週期趨於結束。豬肉價格的回落有助於緩解通貨膨脹壓力,但若出現大幅波動則可能會造成養殖戶收入的急劇下滑以及隨之而來的劇烈豬週期波動。由於豬肉需求總體比較穩定,豬肉價格的波動主要來自供給的波動,為防範豬肉價格劇烈波動,關鍵是要對豬肉供給能力的變化進行及時監測跟蹤,對豬肉的進出口和倉儲進行妥善協調,推動豬肉深加工産品的開發,穩定養殖戶的預期,盡可能減小豬肉價格的波動幅度。(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 潘建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