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公安部:全國開展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6-08-20 14:39 來源: 公安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細分三個如何,細化措施落實
全國開展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

8月17日,記者在貴州貴陽三江強制隔離戒毒所汽車維修實訓室看到,張某在技校老師的指導下,正專注地拿著扳子拆卸汽車發動機。

張某告訴記者:“自己復吸的主要原因就是長期找不到工作,內心空虛和不安。參加培訓後,希望能掌握新技能,出去後找個穩定的工作,養家糊口,徹底和毒品絕緣。”

像張某這樣的學員,三江強制隔離戒毒所已經培訓了1270人。

面對當前日趨嚴峻的毒情形勢,為徹底禁絕毒品,國家禁毒委自2015年8月部署開展了社區戒毒社區康復“8·31”工程,制定了全國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五年規劃。一年來,各地積極推動“8·31”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程,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的報到率、管控率明顯提升,有效減少了毒品危害,促進了社會治安穩定。

如何應對毒品挑戰?

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從“獨唱”變“合唱”

在貴陽市烏當區順新社區陽光驛站,47本台賬詳細記錄著該社區每一名戒毒康復人員的詳細信息,每一名戒毒康復人員的幫教方案都一目了然。

工作人員介紹説,順新社區協調公安、民政、人社、工青婦等部門在陽光驛站派駐工作聯絡員,對戒毒康復人員實施“一人一策”的個性化、人性化幫教措施,提供鞏固治療、心理疏導、困難救助、技能培訓、就業扶持、文體娛樂、融入社會“七位一體”一站式服務。

此外,順新社區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禁毒志願者協會、吸毒人員家屬委員會、和諧促進會等7家社會組織,幫助戒毒康復人員更好地融入社會。

幫助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回歸社會,僅靠社區的力量遠遠不夠。全國各地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努力構建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齊抓共管、鄉鎮街道具體實施、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把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從“獨唱”變“合唱”,切實打好禁毒鬥爭整體戰。

上海以推動職能部門履職、形成工作整體合力為目標,不斷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推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向縱深發展。為此,上海依託公安部門,落實信息核查和人員查控;依託衛生計生部門,發揮現有醫療資源的優勢;依託社會組織,打造“自強家庭聯誼會”“心荷小組”等專業服務品牌,扶持和培育禁毒社會組織;依託民政等部門,積極提供綜合服務。

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以禁毒工作社會化為前進方向,探索建立了“管在中心、幫在社區”的中心戒毒社區工作模式,以公安管治理、司法管矯正、衛計管診療、民政管救助、社保管就業、共青團管志願幫扶“六管”為基調,努力在7個方面幫助戒毒康復人員及其家庭:即建樹誠信、家庭脫困、化解心結、建立信心、穩定思想、搞好監督、儘快脫毒。

寧夏回族自治區禁毒委成員單位積極落實督導檢查機制、交叉工作機制、督辦問責機制。37個成員單位各盡其責,通力合作,切實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如今,全國各地都在逐漸建立健全領導機構、配備齊全專職人員、健全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到位保障措施,全面推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查獲吸毒人員44萬餘人次,責令社區戒毒10余萬人次、社區康復2.5萬人次;正在進行社區戒毒人員19萬名、社區康復人員9萬餘名,執行率60.1%。

如何戒掉毒品?

“不拋棄、不放棄”,把教育挽救吸毒人員作為一項民心工程

吸毒成癮後要戒除毒癮,需要完成從生理脫毒到身心康復再到回歸社會這三個過程,而回歸社會這個階段是最難實施的環節。

公安、衛生計生、民政、司法行政、人社、食藥監、扶貧等部門“不拋棄、不放棄”,把教育挽救吸毒人員作為一項民心工程,堅持人文關懷、科學戒毒,強化對吸毒人員戒治幫教,規劃實施“8·31”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程,完善動態管控機制,開展排查收戒行動,全面推行“重嫌必檢”新舉措,深入開展“毒駕”專項治理,啟動網格化管理服務試點工作,顯著提升了發現、管控、戒治吸毒人員的能力。

荊門市東寶區主動運用“互聯網+”管理模式,推行吸毒人員管理信息化,建立吸毒人員“一對一”微信互動群、中心和工作站工作人員微信群,及時了解吸毒人員和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的心聲和動態,並充分發揮網格員遍佈社區的優勢,把吸毒人員和戒毒康復人員納入網格化管理,實行精細化管理。

浙江已形成以省戒毒治療研究中心為龍頭,以96家戒毒醫療機構、53家吸毒成癮認定醫療機構、106家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點(服藥點)和41家精神病醫院戒毒門診為主體的戒毒醫療服務網絡。部分鄉鎮(街道)還專門購置治療器材,建立微信群、QQ群,利用網絡視頻平臺,有針對性地對戒毒人員開展心理干預等服務。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長勝街道推出“社區戒毒協議書”,協議書是一張禁絕毒品的軍令狀。5年來,在長勝街道做禁毒專幹的吳學禮已經與百餘名戒毒人員簽訂了“社區戒毒協議書”。在簽訂協議書時,工作人員會對戒毒人進行信息摸底、風險評估、匯總分析,實現對戒毒人員的分類管控和人性化幫扶。

“經過這幾年摸索實踐,精細化、規範化的管理模式比以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好很多。”吳學禮説,“只有每一名社會成員都正確地看待吸毒者,拋棄偏見和歧視,才能幫助戒毒康復人員回歸社會。”

如何回歸社會?

社會支持、關愛、幫扶,打開戒毒人員重返社會的大門

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白雲樓社區的黃某由於長期吸毒,妻子與其離婚,兒子外出打工。2014年,黃某強制隔離戒毒期滿回歸後,與70多歲的父母長期住在一起,生活困難。社區專幹知道這一情況後,多方奔走聯絡,給他在某酒店安排了一份工作,改善了他的生活條件。

一份穩定的工作是戒毒康復人員回歸社會的基礎條件。但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普遍學歷低、身體差、技能弱、就業渠道少,找一份工作極其不易。

如何將“吸毒—復吸—再戒—再吸”惡性循環變為“吸毒—戒毒—康復—回歸社會”良性態勢,是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的重點。

近年來,各地認真做好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的失業登記和就業援助,為符合失業登記條件、有就業願望的提供免費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同時,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建設,開發適當的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困難的社區戒毒社區康復人員就業,幫助吸毒人員戒斷毒癮、回歸社會。

上海出臺文件完善戒毒康復人員就業扶持和幫扶救助工作,相關部門嚴格落實“送培訓進場所”措施,並通過採取協助辦理小額開業無息貸款、組織專場招聘、深挖公益性勞動崗位等措施,積極推薦、吸收、安置戒毒人員。僅2015年就推薦戒毒人員參加各類技能培訓3901人次,成功推薦就業3160人。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設立“陽光中途之家”,由禁毒辦、公安機關、人社部門聯合開展就業摸排工作,結合戒毒康復人員就業意向和企業招聘意向開展針對性培訓。目前,寧夏已建成集中就業安置基地13個,累計扶持就業8846人次,就業安置率達到82%。

貴陽市雲岩區成立陽光助業驛站,由區人社部門、禁毒辦牽頭組織,區創業協會具體運營,根據戒毒人員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開展分散安置、集中安置和就地安置,精準幫助戒毒康復人員就業創業。目前,雲岩區陽光助業驛站已與160余家用工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為戒毒康復人員提供1000余個工作崗位,累計幫扶戒毒康復人員1109人次。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