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盈利狀況趨好

2016-08-22 07:2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調研(2016一期)發佈——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盈利狀況趨好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調研組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在城鎮化和工業化不斷加快的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農業生産經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通過規模化、一體化經營獲得了較高的利潤,同時其對“三農”的帶動作用也開始顯現。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調查對象為全國大陸的所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即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以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第一期調查樣本涵蓋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包括32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樣本,839個家庭農場樣本,114個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樣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指數由五大指標構成,分別為發展潛力、經濟績效、社會績效、生態績效、發展前景,調查內容基於此五類指標進行,全面客觀地反映了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情況。

受教育水平更高

相較傳統農業生産經營依賴婦女、老人、兒童等留守群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農業生産經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人力資源,調查報告反映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受教育水平更高。

三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負責人受教育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家庭農場負責人受教育水平最低,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佔比為7.29%,比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中擁有同等學歷者佔比低6個百分點,比龍頭企業低31個百分點。但總體而言,三類主體負責人受教育水平明顯高於普通農戶。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鄉村人口中18歲以上人口中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者佔比僅為2.43%。

更加年輕化,男性佔比更高

城鎮化和工業化背景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現象十分明顯,女性佔從事農業勞動力比例也有逐年上升趨勢。截至2015年,我國農業從業人員中60歲以上者所佔比重達到18%之多;而截至2006年,女性佔從事農業勞動力比重提高到了61.3%,農村勞動力被稱為“993861”部隊,很多地區農業面臨著後繼乏人的嚴峻形勢。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緩這種趨勢。本次調查顯示,年齡結構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中60歲以上者佔比僅為7%,龍頭企業負責人最為年輕,60歲及以上佔比為5%,農民專業合作社為7%,家庭農場負責人為8%。從性別結構來看,龍頭企業負責人、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中男性佔比分別為81%、83%和87%。

除了人力資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為農業生産經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商業、政治、金融等社會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農業生産經營中的融資難及市場聯結弱等問題。調查顯示,在生産經營過程中,可以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很大幫助的商業夥伴(或私人夥伴)人數平均為7人,可以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很大幫助的政府(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平均為2人。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龍頭企業,數據顯示,對企業幫助很大的商業夥伴(或私人夥伴)平均人數高達44.44人,政府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平均人數為11.30人。

經營規模明顯上升

在宏觀經濟持續“換擋”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産、農業投資出現不同程度放緩,但可貴的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且投資意願較強,重要表現之一是經營規模較大,並且呈現出明顯上升趨勢。調查顯示,2015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總資産價值平均為746.17萬元,比2014年增加了7.74%,其中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經營規模最大,2015年總資産平均達6393.54萬元。

盈利狀況趨好態勢明顯

較大的經營規模也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來了較強的盈利能力,近年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盈利狀況趨好態勢明顯。本輪調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15年平均利潤達到68.76萬元,比2014年增加了26%。此外,在所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處於虧損狀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佔比很小,2014年,有1.79%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處於虧損狀態,這一佔比2015年進一步下降到1.41%,同比下降21%。

橫向來看,三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盈利能力最強的是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015年平均獲利502.82萬元。其次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平均獲利51.42萬元;盈利能力最弱的是家庭農場,平均獲利21.38萬元。其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盈利還有明顯上升趨勢。數據顯示,龍頭企業2015年平均利潤比2014年增加了48%;專業合作社2015年平均利潤同比增加了52%。

農村新業態不斷涌現

更加注重農産品質量,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本次調查顯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村新業態出現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如在調查的家庭農場中,進行農村一二三産業綜合經營的有152家,佔有效樣本的18.34%,約1/2進行了標準化生産。在所調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54.66%的合作社實行了農業標準化生産,此外半數的合作社發展了農業新業態,發展生態農業佔26%,籽種農業佔14%,休閒觀光農業佔12%,循環農業佔12%,另有2%合作社發展了會展農業。

輻射帶動惠及“三農”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報告從農民、農業和農村三個方面考察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輻射帶動作用。調查結果表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的農戶已經有相當規模,且帶動形式多樣。

2015年所調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的農戶數量平均為248戶,主要體現在生産資料購買、農産品銷售、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在所調查的龍頭企業中,龍頭企業幫助農戶統購生産資料的金額平均為298萬元左右,為農戶提供信貸擔保的戶數平均為20戶左右,為本縣域農民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培訓的次數平均為5次。45%專業合作社為社員提供過融資服務,28%為社員提供過金融仲介服務,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在所調查的專業合作社中,向非社員提供過農業生産資料購買服務、農産品銷售服務、農産品加工服務、農産品運輸及儲藏服務、良種引進和推廣服務、農業技術培訓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比重依次為25%、37%、13%、17%、26%、37%,這説明合作社對農戶的帶動作用不僅體現在對社員的帶動,還體現在對非社員的帶動。在所調查的家庭農場中約1/5的家庭農場向農戶提供過借貸幫助,平均提供借貸款9.76人次,平均提供借貸款金額38.86萬元;約1/4的家庭農場向農戶提供過農業科技知識培訓,平均提供農業科技知識培訓54.90次。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新農村建設的貢獻則主要體現在增加農村公共物品供給以及促進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兩方面。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家庭農場中向農村提供公共物品的比例為26.83%,平均投入額約為6.78萬元。對於農民專業合作社,截至被調查時,有44%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社區提供過公共服務,23%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過貧困救助(包括扶貧、助學援助等),21%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過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興修水利、道路建設等),10%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過文化建設(文化産品的生産及文化活動的組織等)。而在過去一年中,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在支持農村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額平均為35.6萬元,在支持農村社會事業(農村扶貧、農場教育、衛生和文化等)方面投入額平均為16.96萬元。

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2013年到2015年之間,企業在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方面投入有所波動,總體呈上升態勢,這體現出企業越來越注重生態環保,但許多環保意識仍有待培養。

比如,節水灌溉技術在種植業家庭農場、種植業合作社的普及率較低。調查顯示,種植業家庭農場中進行節水灌溉的比例僅為38.16%。種植業合作社略高,佔39.82%。在廢棄物利用與處理方面,進行廢物再利用比例的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比例均不高,46.05%的家庭農場和37.5%的種植業合作社有對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56.25%的合作社沒有對農業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還有6.25%的合作社沒有聽説過回收利用這一説法。大部分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廢棄物的處理方式較為環保,但是仍有部分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對環境有害的廢棄物處理方式。直接排放畜禽糞便的養殖業家庭農場佔有效樣本的21.43%,直接排放畜禽糞便的畜牧業合作社佔有效樣本的18.06%。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