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奶業全面振興有基礎有條件——訪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2016-08-29 07:4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26日,中國奶業20強峰會暨奶業振興大會在河北石家莊舉行。奶業振興有哪些支撐?今後奶業如何提升競爭力?會議期間,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為什麼説我們沒有理由放棄民族奶業?

韓長賦:牛奶消費水平是一國國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誌。小康社會不能沒有牛奶,十幾億中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民族奶業。我們正在朝著實現第一個百年夢想邁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人喝不上牛奶是難以想象的。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牛奶消費人數和人均消費量都大幅提高。但我國人均乳品消費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亞洲的二分之一,佔全國人口一半的農村居民還很少或沒能喝上牛奶,這是我國奶業的一個短板。

短板就是潛力。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有100多萬奶農,有1000多萬頭奶牛,有幾百家乳企,有不斷擴容的十幾億人的大市場,我們沒有理由放棄民族奶業。為國人的幸福生活計,為農民的就業增收計,為國家重要農産品和食品供給保障計,我們必須加快振興民族奶業,為所有中國人都能喝上奶、喝優質奶而不懈努力。

記者:作為奶業大國,我國奶業振興有哪些基礎?

韓長賦:近年來,我國奶業品質顯著提升,全面振興有基礎、有條件,對奶業振興要充滿信心。我國大力開展奶業整頓和振興,狠抓質量監管、技術進步、生産發展和品牌建設,奶業發展可以説是今非昔比。一是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升。2015年,我國生鮮乳和乳製品産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奶類消費量達到36公斤,比2000年增加28.4公斤。二是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2015年全國生鮮乳和乳製品抽檢合格率分別達到99.3%、99.5%,規模牧場乳蛋白、乳脂肪等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三是奶業生産方式明顯轉變。奶牛規模化養殖比重超過48%,規模養殖場全部實現機械化擠奶;奶農專業合作組織超過1.5萬個,標準化、組織化水平顯著提高。此外,主要乳品加工裝備和技術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奶業20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已超過50%。

當然,我國奶業仍然存在標準化程度不高、生産成本偏高,養殖加工脫節、缺乏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缺少有競爭力的企業品牌等。尤其是受進口衝擊影響,面臨奶價低、銷售難、奶農收入減少、企業庫存增多等突出問題。但困難是暫時的,我們有世界一流的加工企業,有世界最大的潛在消費市場,還有國家的大力支持,這些都是中國奶業發展的優越條件。

記者:面對國際競爭,中國奶業如何練硬內功?

韓長賦: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中國奶業競爭力,打好奶業振興攻堅戰,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要圍繞提高質量、效益,大力推進奶業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力爭2025年整體進入世界奶業強國行列。重點在以下方面發力。

以建設優質奶源基地為依託,“種好草,養好牛,産好奶”。著力實現“奶畜良種化、飼草優質化、生産規範化”,推動奶業節本提質增效。每年新增建設50萬畝高産優質苜蓿基地,在100個縣開展“糧改飼”試點;繼續開展奶牛標準化養殖示範創建,每年扶持900到1000個規模養殖場改造升級。力爭到2020年,8噸以上的高産奶牛超過300萬頭,規模養殖比重超過70%。

以完善現代奶業質量監管體系為重點,“嚴生産,強監管,創品牌”。要完善奶牛養殖標準和規範,健全乳製品標準化生産體系,強化生産過程管控,不斷提高“産出來”的水平。實施乳品質量安全檢測計劃,完善全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構建嚴密的全産業鏈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以推進養殖加工一體化為抓手,實現奶農奶企合作共贏。奶業涵蓋飼草料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等多個環節,推動奶業健康發展,需要善待奶農。要建立奶農與乳企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使生産鏈條上下游各環節有機融合。奶農要壯大,提高組織化程度,增強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企業要投入,自建、收購、參股、託管養殖場,提高自有奶源比例;政府要扶持,督促各方穩定産銷關係。

以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佈局,全面增強奶業國際競爭力。我國奶業對外開放程度已經很高,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今後將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國際市場。一方面要適度進口乳製品,調劑餘缺,滿足國內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加快海外佈局,積極利用境外資源,開拓國際市場。(記者 喬金亮)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