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首個基於量子技術核磁共振陀螺原理問世

2016-08-29 16:35 來源: 航天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16日,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升空,一時間,量子技術成為了熱點話題。而在量子傳感領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33所自主研製的基於量子技術的核磁共振陀螺原理樣機也于不久前橫空出世,使我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之一。

“質疑+”激發創新潛能

“這就是在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給中央領導同志看的原理樣機。”33所量子技術團隊負責人秦傑指著展櫃裏的樣機向前來參觀的領導、專家介紹,“核磁共振陀螺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芯片級尺寸、導航級精度的陀螺”。這讓整個量子技術團隊倍受鼓舞。

量子是物質和能量的基本單元。目前,量子技術及其産業化已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戰略競爭的焦點之一,基於量子技術研製的量子慣性導航系統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船舶等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在此牽引下,催生了以核磁共振陀螺為先導的顛覆性創新技術。

然而,創新的道路是孤獨的,秦傑註定是這條道路上孤獨的長跑者。2008年秦傑完成近一年的國家公派留學,從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學成歸國,“當時在英國開展的是另外一類原子陀螺的研究,歸國後還有其他幾類原子陀螺的研究方向可以選擇。”經過反復論證,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與未來應用等因素,他最終選擇了新的發展方向。”

正是在創新道路上的這種磨礪,讓秦傑摸索出了帶團隊的核心思想--“質疑+”。

技術創新是高科技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動力與源泉,是集團“三創新”發展戰略之一,然而,預先研究作為支撐未來發展後勁的技術創新,難度大和風險高的特點導致它必然會面臨質疑。因此,他要求團隊成員必須堅持自己獨立思考和實踐,敢於質疑國內外已有的理論和方法,也要勇於接受業內專家的質疑。

此外,他還要求在團隊成員技術方案上,要敢於相互質疑,在不斷的否定和批判中成長,在反復論證和持續改進中激發潛能,這是量子技術團隊最寶貴的經驗。

團隊建設@未來

“説起核磁共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醫學上的檢測手段,而核磁共振陀螺的原理與之有很大不同,其操控手段更加豐富、可靠。”33所專家表示。核磁共振陀螺是基於核自旋磁共振頻率在慣性空間的不變性原理,測量角動量獲得方位信息,簡單地説,就是通過精密操控原子實現導航定位。陀螺是導航系統的核心部件,而導航系統是武器裝備的眼睛和中樞神經,核磁共振陀螺讓這雙千里眼的視力更加清晰,身姿更為靈活,無論空天、陸地或是海洋,都可以精準提供方位和姿態信息。

相對於普通慣性導航産品,核磁共振陀螺在精度、體積、重量、成本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以它為核心部件構建的微小型量子導航系統可實現米級定位精度,也就是在微機電陀螺尺寸下實現光學陀螺的精度,在無人駕駛車、無人飛行器、微納衛星和個人導航等民用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也許有一天,擁有屬於自己的微納衛星,坐在無人駕駛車上隨時操控衛星,實況收看奧運會的任何一個喜愛的比賽項目,對普通公眾來説,將不再是夢想。

在人們看來,這支平均年齡30齣頭的年輕團隊裏,姑娘都是外柔內剛的女漢子,爺們都是刀槍不入的鋼鐵俠。”是的,“有韌性不任性”是這支平均年齡30齣頭的年輕團隊的真實寫照,哭過鼻子,抹過眼淚,但從沒有人掉過隊。

“我們團隊也有著自己的‘核磁共振’精神,通過團隊建設的‘外力’激發成員的思想‘共振’,釋放‘雙創’潛能,最終實現團隊創新發展的‘自主導航’”,秦傑如是説。

王同雷是量子技術團隊的新成員,週全嚴謹是這個小夥子出了名的特點,每次團隊討論技術問題,最容易爭執不下的就是他,這種成員也是團隊必不可少的。

“雖然在實驗室千百次的聯調組裝,有一種被虐千百次的感受,但每次完成一個技術突破,我仍待它如初戀。”負責總體設計的萬雙愛笑著説到。

為激發“雙創”的內生動力,33所加大對前沿技術的支持和青年技術骨幹的培養選任力度,鍛造了一批技術新、年紀輕、創新力強的年輕力量。由33所本部牽頭組建的這支黨員佔比76%,青年佔比75%的量子技術團隊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集團公司量子技術研發中心的主依託單位。

據統計,團隊每人平均一年累計加班時長4-5個月。兩年的時間內,他們讓核磁共振陀螺由多個裝備組合而成的龐然大物變成能與公交卡比大小的樣機。

團隊成員表示,一定要把核心技術把握在手上,突破制約未來系統發展、卡脖子且難以模倣的單項技術。

量子技術團隊按專業技術進行分工,成員之間專業是互補的,博採眾長,這樣,每一個人在團隊中都必不可少,每一個專業技術的突破都是大家的突破。這個管理思路極大地調動了每一名成員的積極性,同時,也是對未來發展的一個鋪墊。

在集團公司全面釋放“雙創”能量,大力推動“三創新”發展戰略的指引下,三院、33所轉型升級政策擲地有聲,專業化的分工更便於資源的整合,縮短了新品的研發週期。

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下,作為創新發展的先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量子技術團隊已論證完成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技術途徑,相關內容被國家部委採納,獲各界專家好評,為中國量子技術的未來發展和團隊的“雙創”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國畫之美不在於落筆,而在留白。遠方,有秦傑和他團隊的夢想。從微觀量子到國之重器,從蒼茫大海到浩渺宇宙,他們的探索永無止境,逐夢之行永不停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