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省農村改革整體順利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注入活力

2016-08-30 10:24 來源: 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年來,吉林省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在全國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突出發揮“五個優勢”、推進“五項舉措”、加快“五大發展”的部署和要求,堅持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為主線,圍繞“三權分置”、土地流轉與適度規模經營、農村金融、農業支持保護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突出抓標誌性、關聯性、引領性改革,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注入了動力和活力。

一、積極探索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

吉林省抓住中央推動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重大政策機遇,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率先探索開展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試點。一是土地確權。採取確權確地或確權確股不確地等方式,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明晰産權關係,打牢“三權分置”基礎。2009年在15個縣的121個村開展試點。2014年擴大試點範圍,梅河口、公主嶺整縣推進,其它縣份選擇1個鄉或2個村開展試點。2015年啟動國家整省推進試點,按3:4:3比例推進,2017年基本完成。目前,全省實測面積6925.8萬畝,佔國土二調耕地面積的65.7%。二是研究辦法。制定了《農村土地承包權證經營權證試點管理辦法(試行)》,設計了配套系列文書,為探索兩權分離提供了管理依據和文書保障。三是開展試點。在梅河口和公主嶺開展農村土地承包權證、經營權證“兩證”發放試點,去年3月在梅河口召開現場會,發放全省第一批農村土地承包權證和農村土地經營權證,今年底前在兩市全面頒發“兩證”。 四是産權改革。開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經鄉村申報、縣級審核、市(州)把關,9個市(州)及梅河口市、公主嶺市2個擴權強縣試點市共選定試點村22個。

2015年啟動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國家整省推進試點,目前全省實測面積6925.8萬畝,佔國土二調耕地面積的65.7%。

二、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

吉林省引導各地推動農村土地有序流轉,鼓勵農民以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著力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事情。一是培育主體。支持農業的生産用地、新增生産補貼等政策向新型主體傾斜。重點培育農機合作社,在産糧大縣率先實現全覆蓋,將政府農機補貼等財政支持資金折股量化合作社社員按股分紅。啟動實施示範性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建立完善認定管理辦法。目前,全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分別發展到21558個、70029個和521戶,從2014年開始每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2萬人。二是規範流轉。全省建立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459個,市縣鄉三級交易平臺體系基本形成,農村集體産權流轉交易74162宗10.18億元。租賃農地工商企業648家,經營農地2.89萬公頃。加強14個現代農業示範區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設,力爭年底前建成。今年全省農村土地流轉2052萬畝,佔家庭承包面積的32.57%,比上年增加5.57個百分點。三是創新模式。引導幫助農民算形勢變化賬,探索和推廣土地託管、土地入股等有效模式,鼓勵和支持代耕代收、聯耕聯種,搞“實物地租”,加強稅費、信貸、保險、用地、用電等具體政策支持,推動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模式創新。四是強化服務。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擴大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重點圍繞農機作業、技術推廣、病蟲害防治等購買服務。示範推廣測土施肥、生物防螟、農田滅鼠、種子等離子處理、玉米高産栽培、地膜覆蓋等重大增産增效技術,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培育全程農機化大型服務主體,去年支持建設46家,今年230家。突出農業信息化進村入戶、平臺建設和電商發展,全國信息進村入戶試點縣達到7個,建成標準化村級信息服務站2800個,建成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實現與水利、氣象等系統共享和運營商全方位接入,測土施肥手機信息化服務實現全覆蓋,建成好匯購、淘寶吉林大米館、京東吉林特色館和開犁網等電商平臺,今年建設開犁網店3000家,力爭網上農産品銷售額突破15億元。

2015年全省支持建設全程農機化大型服務主體46家,今年將達到230家。

三、深入推動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

吉林省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創新,有效解決農村貸款難問題。一是探索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2014年開始,研究制定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辦法以及7種配套文書,與省農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在延邊、梅河口、公主嶺“一州兩縣”啟動試點。今年試點範圍擴大到39個縣,力爭到年底實現縣域全覆蓋。目前農行、農信社、郵儲銀行、吉林銀行和工商銀行等共辦理抵押登記2461筆、貸款總額8.89億元、抵押面積53.71萬畝。積極配合人民銀行,開展國家確定的15個縣份試點,上半年發放貸款2675筆3.96億元。二是探索糧食直補擔保貸款。堅持政府主導、財政搭臺、農民自願、金融跟進,2010年在公主嶺等9個縣先行試點,2011年擴大到全省。2010年到2015年的六年間累計發放貸款216億元,試點縣份48個,實現全省鄉鎮全覆蓋。今年以來發放貸款2.5億元,受益農戶1.5萬戶。三是探索農業信貸擔保。今年初經省政府批准,省財政廳出資成立農業信貸擔保公司,主要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擔保服務。四是探索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將國家和省提高的保費補貼比例,重點向産糧大縣傾斜,降低縣級補貼比例。玉米、水稻每公頃保額提高1200元,大豆、花生、葵花籽每公頃提高500元。今年,五大作物參保面積275萬公頃,保額11.1億元,創歷年新高。

大力農藥零增長行動,推廣航化作業。

在全省範圍內,廣泛開展冬春農業科技培訓,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個性化技術服務。

農業保險政策重點向産糧大縣傾斜,玉米、水稻每公頃保額提高1200元。(攝影:丁曉雲)

四、加大農業支持保護機制創新力度

吉林省圍繞農業基礎設施、耕地保護和新農村建設等重點領域,著力構建指向明確、重點突出、措施配套的農業支持保護機制。一是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機制。從今年開始,本著“渠道不變、集中使用、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發改、農發辦、水利、農業等部門涉農資金33億元,重點建設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每年200萬畝五年新增1000萬畝。將項目和資金向14個現代農業示範縣、向水田、向集中連片耕地集中,部門資金向同一片區、“十三五”規劃資金向前兩年集中。加強田網、渠網、路網、林網綜合配套設施建設。將高標準農田納入永久性基本農田、縣級政府重點目標責任和績效考核。今年計劃建設209萬畝,現已開工65萬畝,投資20.58億元。二是創新農機購置補貼方式。2014年開始實行普惠制敞開式補貼,重點向産糧大縣、新型主體、農機作業薄弱環節和大馬力機械傾斜,累計補貼農機具突破15萬台(套)。啟動糧食生産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省行動,糧食主産縣整縣推進,非糧食主産縣重點産糧鄉鎮整體跟進。三是創新黑土地保護治理機制。2014年開始實施黑土地保護治理工程,重點在中部的榆樹等15個縣份,啟動綜合保護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兩大試點片11項工程建設,總投資11.39億元,收到了好的預期效果。今年以來,啟動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建設,在農安等4個縣份各試點10萬畝,重點實施秸稈還田等6項任務。四是創新新農村建設投入機制。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跟進,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深入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提升”工程,推進農村環境整治6大工程32項重點項目建設,建設美麗鄉村。今年以來,編制新一輪規劃,推進435個重點村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整體推進村1632個。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