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型城鎮化建設系列報道之十一:以市民農莊為抓手的城鄉一體化建設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新模式

2016-05-31 16:49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和國務院深入推進城鎮化建設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及時總結交流各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和探索經驗,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要素高效配置,我委近日召開城鄉要素高效配置交流座談會,11個地區和單位介紹了各自的探索和經驗。鄭新立、胡存智等專家參會並對這些地區的探索和經驗做了點評。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穿我國“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主線,新型城鎮化可以促進勞動力、土地、資本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新型城鎮化是消費需求的“倍增器”,是投資需求的“加速器”,也是促進創新創業、深化改革的綜合平臺。當前,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新型城鎮化這個重要抓手,更好發揮新型城鎮化對補短板、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培育新動能的積極作用。

各地的探索和實踐,對帶動和引領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具有借鑒意義。我們希望通過媒體推出這些案例,供大家更好地交流和研討。

新型城鎮化建設系列報道之十一:

以市民農莊為抓手的城鄉一體化建設

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新模式

城鄉發展一體化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習總書記指出:“我們一定要抓緊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統籌城鄉關繫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遵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國開金融公司根據多年來參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踐體會,提出以市民農莊為抓手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思路,並且正在大中城市周邊、市場條件比較成熟的部分農村地區謀劃試點,力爭儘快實現模式突破,並向全國複製推廣。

一、市民農莊模式的基本內涵

以市民農莊為抓手的城鄉一體化建設模式,具有十大特徵:

(一)堅持原則。即恪守“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不變、農民身份不變、保護基本農田、三權分置、放活土地經營權”等改革基本原則。

(二)搭建平臺。即將城市開發中“大公司、大平臺”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原理,複製到鄉村建設中。農民、村集體以自身的土地權益出資,與國開金融和社會資本合作,搭建融合農民利益的市場化開發平臺,負責村域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運營。農民作為優先股股東,獲得超過現有平均收入水平的固定分紅,不承擔村域開發的風險責任。

(三)統籌規劃。即鄉村開發平臺會同地方政府,根據山川地形和産業定位,對村域土地進行重新的科學規劃和功能佈局。

(四)安置農民。即鄉村開發平臺出資建設集中的農民社區(或小集鎮),農民免費入住,把農民從分散落後的自然村落中解放出來,享受城鎮化的市政基礎設施和生活服務功能。

(五)基礎配套。即鄉村開發平臺出資建設統一的村域基礎設施,包括農田整治、鄉村道路、水電氣訊、環境打造等傳統建設內容,也包括綠色鄉村、新能源和節能技術運用、廢物處理、智慧鄉村、海綿鄉村等新興內容,體現綠色化發展目標。

(六)建設農莊。即鄉村開發平臺建設各具特色的農莊,通過長期租賃,吸引企業和市民下鄉辦公、生活和創業。

(七)發展産業。即鄉村開發平臺整合國內外優質産業資源,整體謀劃實施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重點是生態農業(一産提升)和鄉村辦公、鄉村旅遊、鄉村養生等三産功能。

(八)政府減負。對於市場條件和收益前景比較好的市民農莊項目,完全由鄉村開發平臺出資建設,純市場化運作,政府不出資。對於投資成本高、回收有壓力的項目,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分擔基礎投入、整合涉農資金、優化項目規劃條件、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等方式,給予支持補貼。

(九)文化傳承。國開金融將整合國內領先的鄉土文化機構,搭建服務於全國市民農莊項目的鄉土文化運營平臺:對於擬進行改造開發的村莊,提前開展文化調查,在鄉村重建中保留鄉土文化元素,並引入高品質的商業運營(鄉村工坊、鄉土文化産品開發等),傳承弘揚鄉土文化。

(十)實現目標。即市民農莊模式將帶來“三農”的顛覆性變革,實現農民富裕、農業發展、農村面貌整體改善的戰略目標。特別是農民的資産被激活,財産性收入成倍增加,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是改善了居住條件;二是作為股東,擁有鄉村開發平臺的股權分紅;三是作為産業工人,擁有為鄉村産業提供服務的工資收入。

在上述鄉村統籌開發模式中,市民農莊只是一個有限的組成部分,但卻成為整個模式的抓手和核心:一是市民農莊能夠得到市民的廣泛歡迎,使市民上山下鄉、真正融入鄉村,以城鄉的人員一體化流動帶動各項生産要素向鄉村匯聚,特別是通過市民大規模的投資消費,有效帶動鄉村發展;二是市民農莊具有較高的市場價值,通過市場運營能夠有效回流資金,支撐鄉村高品質開發建設的大額成本,這是整個商業模式得以建立的關鍵環節。

進一步講,市民農莊模式的本質就是:在堅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不動搖和充分保障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順應市民階層對田園生活的嚮往(這是經濟增長的巨大潛能),建立以市民農莊為抓手、以“大企業融合村民企業”為平臺、以“頂層設計、系統規劃、統籌實施”為方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通過鼓勵市民下鄉、投資消費,為鄉村建設的鉅額資金投入“買單”,最終形成“上合中央政策、下契民眾利益”的可複製推廣的商業模式,統籌解決農民富裕、農業發展、農村面貌改善的三農問題。

二、市民農莊模式的緣起

國開金融提出市民農莊模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基於對當前鄉村現狀的分析。當前,我國農村有三缺:缺人氣、缺人才、缺錢。市民農莊模式不僅能夠實現市民下鄉,解決農村缺人、活力不足的問題;還能夠實現企業下鄉,解決農村發展的人才和資金問題。

(二)基於對城鄉一體化建設面臨挑戰的分析。當前的城鄉一體化建設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缺商業模式,導致社會資本進不來、留不住,鄉村建設又無法完全依靠政府投資,進展緩慢。市民農莊模式是一個值得試點探索的新商業模式。二是缺統籌實施,導致鄉村建設普遍處於比較分散和自發的狀態。市民農莊模式依託“大企業、大謀劃、大資金、大運營”,通過高品質的統籌謀劃和大規模的系統實施,將農民富裕、鄉村産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推進,能夠打造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有望達到發達國家的鄉村建設水平。

(三)基於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分析。隨著我國城市富裕階層的壯大,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基因中的田園生活夢想被快速點燃。回歸自然,享有鄉村的生活休閒空間,代表著更高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是中國夢的重要體現。習總書記講,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當前,對於市民下鄉的良性需求,由於政策限制無法形成有效供給,應該按照“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的要求,進行有效疏導。特別是結合當前農村改革發展、拉動經濟增長、扶貧開發等重大任務,通過以市民農莊為抓手的城鄉一體化建設,將極大催生市民階層的投資消費熱情,釋放出巨大的經濟增長能量,形成席捲全國的城鄉建設大潮。進一步講,市民農莊吸引的主要是城市的知識和富裕階層,特別是企業主、藝術家、高級白領、知識分子、自由職業者等,不僅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更具有較好的文化素養,他們所帶來的資金技術、發展理念乃至生活態度,將極大帶動鄉村發展和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市民農莊模式的長期戰略價值

市民農莊模式的成功實施需要依託市民階層的消費力和帶動力,大中城市(含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部分經濟發達的城市)市民階層的輻射能力更強,試點成功的把握性更大。所以,我們採取“先在大中城市的周邊農村試點,然後再逐步向偏遠的農村地區複製”的推進策略。我們認為,市民農莊模式如果謀劃實施得當,完全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內,使我國大中城市周邊的鄉村接近甚至達到發達國家的鄉村發展水平,並進一步帶動全國鄉村面貌的改善提升。

另外,我們有一個初步測算,按照市民普遍能夠接受的一小時交通圈(半徑100公里左右)計算,理論上每個大中城市周邊可實施市民農莊模式的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全國累計將超過100萬平方公里。從國開金融謀劃中的幾個試點項目來看,每平方公里的鄉村建設投資強度不低於1.5億(包含農民安置、基礎設施、市民農莊、相關的旅遊休閒等産業投入),理論投資總量將超過150萬億。如果按照未來30年持續建設考慮,平均每年的理論投資總量將超過5萬億(即便在實際運作中打比較大的折扣,總量規模仍然非常可觀),這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

四、市民農莊模式的試點進展

國開金融自去年下半年醞釀提出市民農莊模式以來,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並納入《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重點任務方案》,同意國開金融“推動社會資本率先投向城市郊區建設,結合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探索城市資本盤活農村閒置資源的方式方法,探索市民農莊等新型模式,充分挖掘城市郊區發展潛力。”

在政策春風的鼓舞下,國開金融加快推進市民農莊模式的市場宣介和項目落地,並得到相關地方政府、合作機構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特別是一大批有鄉土情懷和社會責任、代表國內鄉村建設最高水平的開發企業,已經匯聚到我們的周圍,願意和國開金融一道,積極參與市民農莊模式項目的開發建設。我們目前儲備的項目,覆蓋北京、天津等9個省市,涉及20多個大片區的城鄉一體化開發建設,預計在今年內將陸續啟動實施。國開金融將竭盡所能地做好試點,不負國家發改委和有關主管部門的信任,為深入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作用,做出貢獻。(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