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省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成效初顯

2016-08-30 10:38 來源: 吉林省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啟動以來,吉林省逐條對照國家改革試驗任務,逐一制定具體落實措施,形成了96條改革措施、247項工作著力點的任務清單。將改革試驗任務納入政府績效評估、納入督辦清單、納入公眾監督,強化壓力傳導,實現各級政府、社會公眾齊抓共諫的督導格局,半年多實現改革試驗順利開局。截至6月末,全省涉農貸款餘額6068億元,新增741億元,同比增長23.4%,高於全國平均增速14.7個百分點,高於全省貸款平均增速9.2個百分點,佔全部貸款餘額38.9%;五大作物保費收入11.03億元,同比增長36.85%。主要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加權平均利率5.18%,較年初下降了0.21個百分點;主要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良率3.42%,較年初下降了1.1個百分點。

一、創建物權融資服務體系。率先探索構建物權融資服務體系,補足制約農村要素價值形成的缺失環節。一是搭支柱、建市場。構建覆蓋全省的“金融基礎服務、物權增信、信用信息”三大支柱和農村産權交易流轉市場“三支柱一市場”運營體系。截至目前,已經設立5億元資本規模的省級物權融資服務總公司和1億元的農村金融基礎服務總公司,圍繞主要試驗地區開展市縣鄉村四級物理網點佈局,推進信用信息數據平臺和農村産權交易流轉市場建設。二是促聯動、引資源。通過“三支柱一市場”串並作用,實現金融服務下沉與涉農融資需求上匯,拓展金融支農資金戰略投放空間。截至6月末,全省60個縣有43個成立了物權融資公司,累計發放貸款21億元。三是構指數、降成本。創新編制發佈農村融資價格指數,在全省範圍內廣泛建立樣本庫,對不同融資主體、不同區域、不同期限的融資成本進行綜合加權統計,為貨幣政策提供中間目標,引導農村地區融資價格穩步回歸合理區間。

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進一步鞏固農信社地方金融支農主力軍地位,通過市場化方式,加速化解農信社歷史包袱。首創民營資本全資並購模式,成功組建農商行1家,達成初步合作意向10家。實現11家高風險農信社改製成為農商行。截至6月末,吉林農信系統資産總額6105億元,較年初增長23%;各項存款餘額3517億元,較年初增長11.5%;各項貸款2043億元,較年初增長5.5%。

三、加快農村金融産品和服務模式創新。創新推出了11項專屬涉農金融産品體系,農村金融産品數量較年初增長18%,切實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一是圍繞多元經營主體創新産品。形成了“直補資金貸款”、“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農戶聯保貸款”、“小額信用貸款”為主的個體農戶信貸産品體系;培育發展“農用機械按揭貸款”、“農機購置抵押貸款”、“家庭農場專項貸款”、“農民合作社專項貸款”等為主的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貸款品種體系。二是圍繞農業産業鏈創新産品。推動金融機構依託“龍頭企業+農戶+基地”等産業鏈,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物流服務等領域開展“訂單+保單+信貸”等金融服務模式創新。三是圍繞風險分擔補償創新産品。擴大貸款保證保險規模,構建政府扶持、企業運作、銀行授信、保險保障、合作社組織的“五位一體”産品開發模式,在備耕期間依託保證保險業務發放貸款8000余萬元。

四、提升金融機構服務覆蓋面。以針刺通達的方式打通金融服務“三農”最後一公里。設立政府專項涉農引導基金,推動50家小貸公司向專業支農小貸公司轉型發展。優化金融機構縣域網點佈局,穩定大型商業銀行農村地區網點,新增縣域銀行網點18個。廣泛布設金融電子機具,促進金融服務向村一級延伸。截至6月末,已實現金融服務覆蓋的行政村8589個,比年初增加98個,佔行政村總數的比例為92.34%,較年初增加1.06個百分點。縣域範圍內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用戶開通數量較年初增長21.5%、17.9%。

五、提高金融精準扶貧能力。優先推動15個貧困縣(8個國家級貧困縣和7個省級片區貧困縣)深化農村金融改革。通過降低融資成本,延長貸款期限等方式,增加貧困地區資金投入,改善貧困人口生活條件。截至6月末,貧困地區貸款餘額1358.9億元,比年初增加175.8億元,縣均獲貸款90.6億元,相當於一般貧困縣的地區生産總值,投放精準扶貧信貸資金9億元,是上年同期的2倍。針對貧困地區産業特點創新“電商貸”、“菌農樂”、“村淘貸”等精準扶貧金融産品,累計發放3.26億元貸款;通過“信貸+保險+政府資金”模式,累計為黃牛養殖戶貸款5270萬元;以果樹承包權的預期收益為保證,向果農發放低利息貸款4000萬元。通過信貸支持産業發展,幫助1240余戶農民脫貧增收。創新金融院校與金融機構聯合扶貧機制,實行定向選拔、定向培養、精準上崗,幫助50余名貧困學生走出農村學習、回歸基層工作,再造貧困學生就學就業的職業生涯規劃。

六、優化農村金融發展環境。從政策引導、信用建設、風險防控、輿論氛圍四個方面入手,多措並舉,協同發力,營造農村金融良好支撐環境。一是強化政策引導。用足貨幣政策,用好財政政策,創新産業政策,形成同頻共振的政策合力。對符合條件的涉農金融機構執行優惠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信貸資金10.4億元;累計發放支農再貸款48.2億元,同比增加27.6億元;新增6000萬元財政資金用於提高五大糧食作物農業風險保障水平。二是深化信用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信用戶、信用村和信用鄉建設,累計評定信用農戶160余萬戶,信用村2000余個,信用鄉(鎮)近300個,發揮榜樣示範作用,構建良好誠信環境。三是加強風險防控。強化警銀協調合作機制,建立農村金融各領域、全過程、立體化風險預警防控體系,拓展風險防控內涵,前置風險防控關口,創新風險防控方式,實現風險防控內容從非法集資風險向全面金融風險轉變、風險防控著眼點從事後向事前事中轉變、風險防控手段從線下向線上轉變,全面提升風險監測處置水平。四是營造輿論氛圍。通過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多種手段,開展系列化的宣傳報道,凝聚社會共識,培育關心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良好氛圍;在5月、8月分別召開兩場全省農村金融改革新聞發佈會,動態介紹改革試驗進展情況,切實做到改革成果及時公開、改革過程接受監督。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