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內蒙古: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

2016-09-01 08:45 來源: 內蒙古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8月30日上午,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自治區工商局負責人表示,從8月31日起,我區將全面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

自治區發改委、自治區統計局、自治區政府法制辦、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新聞發佈會,並就相關改革內容回答了記者提問。

“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是國務院統一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重要舉措。主要內容是在全面實施企業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的基礎上,再整合社會保險登記證和統計登記證,實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既是“三證合一”的再深化,又是一項工作新部署。

這項改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按照自治區政府印發的《內蒙古自治區“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從8月31日起在全區統一實行“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新的登記模式實施後,全區範圍內包括外資企業及分支機構在內的所有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下統稱企業)在設立、變更登記時,統一領取由工商部門核發的加載18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原有的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不再單獨發放;已經領取“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的企業,無需重新辦理“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原需使用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辦理的相關業務,一律改為使用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辦理,企業辦理相關業務時不需要再提供其他的證照。

——相關政府部門間實現一口受理、一次審批和信息共享。企業在設立、變更登記時由工商部門的窗口統一進行業務受理、信息採集和核準發照,並將相關登記信息共享交換至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社會保險登記、統計登記的主管部門。主管部門在進行相關管理工作中將採集、補錄、監管等相關信息回傳至工商部門,從而實現部門間信息的互聯共享和深度融合,做到“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更加方便群眾辦事。

——取消登記收費,改年度檢驗為年度報告。改革實施後,企業在辦理“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業務時,工商、人社、統計、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不再收取相關登記費用,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登記成本。同時,取消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定期驗證和換證制度,改為由企業通過自治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自主年報並向社會公示。

改革釋放了諸多紅利:減少審批環節,縮短辦事時限;整合登記材料,簡化登記流程;加強互聯互通,實現信息共享。改革前,企業登記時需依次向多個部門申請、各部門分別核發不同證照,改為由工商部門核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一個營業執照;由改革前多個部門分別審批改為工商部門一次審批;由改革前25個工作日內辦結減少至3個工作日內辦結;改革後企業只需向工商部門一個窗口提交一份申請材料,部門間通過後臺信息交換共享即可;企業申請登記信息由工商部門負責採集並保存原始書式檔案,各部門可以進行查閱。根據各主管部門的需求,工商部門通過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將登記信息進行推送,再由主管部門將各自部門履職過程中採集的相關信息通過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平臺推送至工商部門,真正實現信息的及時互通、實時共享。

此次改革中,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建設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該平臺是 “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制度改革的基礎平臺,是政府內部信用信息共享的“總樞紐”,也是連通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唯一通道。

據參加新聞發佈會的自治區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文民介紹,該平臺一期項目于2015年12月通過了竣工驗收,完成了平臺的基礎環境建設,實現了信用信息的徵集、共享和交換功能。目前,已依託平臺開發了8個子系統(包括:企業信用信息徵集系統、個人信用信息徵集系統、綜合業務管理系統、政府部門信用應用、企業信用應用系統、重點領域信用應用系統、監控系統和“信用內蒙古”)。實現了自治區14個區直部門和10個盟市的信用信息徵集入庫,累計歸集全區171萬企業法人、1000個社會組織和1300萬自然人的約5000萬條信用信息,基本形成自治區統一的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數據庫。平臺的一期項目建設已成功搭建了上聯國家信用信息交換平臺,橫連自治區各部門,下連盟市信用平臺的網絡體系,具備了權威、高效、便捷、安全的功能特點,為開展“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工作奠定了技術服務支撐。

“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是自治區簡政放權的又一項重要舉措。隨著這項改革的全面實行,將有力助推我區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促進創業創新,為全區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添新動力。(記者 李永桃)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