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統計局:國際比較表明我國勞動生産率增長較快

2016-09-01 19:23 來源: 統計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勞動生産率1與經濟增長高度相關,從世界平均水平來看,勞動生産率增速加快時,經濟增速也加快;勞動生産率增速回落時,經濟增速亦減緩。勞動生産率成為決定一國經濟是否具有未來增長性的標誌性指標。

一、我國勞動生産率持續穩定提高

從1996-2015年20年的數據來看(見表1),我國勞動生産率的增長變動大概呈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單位勞動産出2大幅提高。1996年,我國單位勞動産出僅有1535美元,此後逐年穩步提高,至2015年已提高到7318美元,增加了近4倍。

二是勞動生産率增速較快。1996-2015年,我國勞動生産率年平均增速為8.6%,大大高於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前的2005-2007年,分別比上年增長10.3%、12%和13.1%,均達到了兩位數的增長。

三是持續增長、波動較小。1996-2015年,我國勞動生産率持續高速增長,2007年達到高峰,增速為13.1%。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近幾年增速略有回落,但2011-2015年勞動生産率平均增速仍達7.3%。

數據來源:國際勞工組織,採用2005年不變價,下同。

圖1  我國勞動生産率及增長率變動

數據來源:國際勞工組織。

二、與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勞動生産率增速較快

與世界主要經濟體比較發現,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單位勞動産出水平大大高於我國,但增速持續回落。我國雖然單位勞動産出水平較低,但增速較快。這也反映出我國經濟較有活力,未來增長潛力較大。

(一)我國勞動生産率增速較快。與世界、美國、歐元區、日本以及印度1996-2015年的勞動生産率比較發現,最近20年的時間裏,我國勞動生産率增速是最快的(見表2及表3)。

數據來源:世界、美國、日本、印度和中國的數據來自國際勞工組織,歐元區數據來自歐洲央行。

1996-2015年,我國勞動生産率平均增速為8.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3個百分點,明顯高於美國1.6%的水平,比增速較快的印度也高3.3個百分點。

印度的勞動生産率增長特點與我國相近,但增長水平低於我國。1996-2015年,印度勞動生産率增速平均為5.3%,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個百分點。

發達經濟體中,美國勞動生産率增速大幅回落。美國勞動生産率在危機前相對穩定,1996-2007年平均為2%,不僅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也大大高於其他發達國家;但2011-2015年僅為0.8%,比危機前下降了一半多。

日本勞動生産率增速低、波動大。1996-2015年,日本勞動生産率增速僅為0.9%,比世界平均水平低0.4個百分點,屬於較低的增長水平。由於日本經濟外向度較高,日本勞動生産率增長波動與世界經濟波動密切相關,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均導致日本勞動生産率負增長。

歐元區勞動生産率增長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除受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外,還由於歐元區成員國持續增加、經濟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等。

圖2 世界及部分經濟體勞動生産率增長率(%)

(二)我國勞動生産率水平提高較快。2015年,我國單位勞動産出提高至7318美元,比1996增長了將近4倍;而印度單位勞動産出提高至3559美元,增長了近2倍。我國與世界平均水平及發達國家的差距不斷縮小,1996年我國單位勞動産出只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0.6%,2015年已達到40%,相當於美國的比重也從2.1%提升到7.4%。

(三)我國單位勞動産出仍然較低。2015年,我國單位勞動産出只有7318美元,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8487美元。與美國的98990美元相比,差距更大。

注:歐元區數據為19個成員國平均值。

數據來源:國際勞工組織。

三、未來我國勞動生産率仍有提升空間

可以預期,我國勞動生産率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保持較快增長,提升的空間仍然較大,主要因素如下。

(一)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經濟增長的動力逐漸由傳統産業向主要依靠新技術、新産品為代表的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轉變。隨著具有更高生産效率的新經濟行業的涌現、發展與壯大,勞動力配置結構將不斷得到優化,進而促進勞動生産率的提高。

(二)人才紅利逐漸顯現。一方面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年左右,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年左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國的教育模式正逐步完善,正逐步從以獲取知識為主,向強調創新思維的素質教育模式轉變,這有利於未來我國勞動生産率的持續增長。

(三)創新驅動作用日益增強。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更加強調質量效益,堅持把改革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重心放在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産力、發展生産力上,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能力,把經濟增長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的軌道上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已經並將繼續取得明顯成效,這有利於持續提高我國勞動生産率。

(四)勞動力市場逐步完善。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不斷完善就業機制,市場機制在我國勞動力源配置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這有利於提升勞動力供給與行業需求間的匹配度。使低生産率部門的剩餘勞動力更順利地向高生産率部門轉移,也有利於就業的自由選擇,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更加有效配置,從而提高勞動生産率。

注:1、研究勞動生産率應以全要素生産率較科學,但中國還不具備測算全要素生産率的條件。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國際勞工組織按就業人口測算的勞動生産率(即不變價GDP與就業人口之比)。

    2、指每個就業人員的産出,即本文所指的勞動生産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