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全域旅遊成為陜西省城鄉經濟提檔升級新動能

2016-09-15 09:48 來源: 陜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如今,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大眾“曬”生活、“曬”幸福的地方,最喜歡“曬”的內容首選旅遊。現在的“旅遊”已經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景點旅遊,能夠滿足遊客休閒度假、康養、研學等需求的新興旅遊目的地備受推崇,在微信朋友圈佔據了極高的“出鏡率”。大眾旅遊時代,在新的旅遊消費需求下,越來越多的地區走上了全域旅遊發展之路,通過不斷創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旅遊業在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上的巨大潛能得到了無限釋放,如同一劑活化劑,賦予城鄉經濟新的發展動能。

全域旅遊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面發展

以發展鄉村旅遊為引領的美麗鄉村建設賦予了農村巨大的發展動能,成為全域旅遊中最具重量的組成部分。數據顯示,近年來鄉村旅遊的迅猛發展,是我省景點化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的最直接體現。2014年,全省鄉村旅遊接待人數為1.15億人次,佔全省旅遊接待人數的34.6%;2015年,全省鄉村旅遊接待人數為1.4億人次,佔全省遊客接待人數的36.3%。也就是説,每年有三分之一多的遊客走進鄉村,並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提高。遊客的進入為農民帶來直接經濟收入,為農村打開了一道致富之門。

在我省,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實現農村面貌改變和經濟騰飛的鎮、村不勝枚舉,聞名全國的袁家村和馬嵬驛在節假日的遊客接待量甚至超過知名度極高的5A景區,成為全國各地爭相學習鄉村旅遊發展的典型。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帶動全域旅遊發展的留壩縣;以溫泉産業為核心帶動鎮村一體化發展的藍田縣湯峪鎮;把鄉村旅遊作為當地的主導産業,不僅改變著村容村貌,更改變了農民的思維理念。

商洛市朱家灣、石甕子、前店子、江山、後灣、巡檢、雲鎮、竹林關等八個鄉村有著“八朵金花”之稱。市委市政府以發展鄉村旅遊為主線,選擇這八個村作為美麗鄉村示範點,各村利用鄉村自然生態環境,把鄉間公路、大地田園、河流民居等打造成景觀,把有條件的農戶培養成旅遊接待戶從事農家樂、民宿等經營,並以鄉村特産和農家小吃美食為吸引,形成各具特色的旅遊新村。隨著這些鎮村的知名度不斷擴大,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商洛市最具活力的增長極。今年的“五一”小長假,8個美麗鄉村引爆商洛鄉村旅遊市場,接待遊客23.29萬人次,僅朱家灣村三天就接待遊客6.4萬人次。

全域旅遊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逐漸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全域旅遊的生態效應得到極大的釋放,已經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全域旅遊理念以全新的旅遊資源觀,突破了傳統的景區局限,以生態環境質量和整體休閒氛圍形成新的吸引力,極大改變了人居環境,實現了遊客和居民的共享。

曾經的煤城韓城市,在經濟轉型中集全市之力實施“旅遊突破”。僅一年時間,韓城市建成佔地面積3200畝的國家文史公園,形成1100畝的司馬湖水系和1200畝的風景園林;建成數萬畝的綠色長廊,形成優美的景觀林。韓城華麗轉身,成為處處是花園,處處是景觀的現代城市。同樣的奇跡也發生在渭河沿岸,寶雞市把水利工程建設與旅遊開發緊密結合,按照“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目標要求,將百公里渭河沿岸打造成一路花海和美景的渭河“百里畫廊”。並以此為依託在沿河周邊鄉村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新的休閒旅遊帶,渭河已經成為寶雞旅遊發展的新亮點。

全域旅遊推動多産業融合提升

全域旅遊不僅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引擎,也有效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充分顯示出其重要的戰略性意義,成為我省地方政府重要的工作抓手。漢中的油菜花海是農業與旅遊高度融合的全域旅遊發展範例,當地以美麗田園、生態農業為基礎,對全域油菜種植進行統一部署,將油菜花海打造成為觀賞性強、知名度高的特色旅遊景觀。今年上半年,漢中市接待遊客2158萬人次,僅鄉村旅遊接待遊客就達936萬人次,旅遊經濟的發展使超過5萬名農民受益。渭南市的大荔縣積極發展旅遊興縣,水韻霓虹的同州湖,沿黃公路兩岸的濕地荷塘,讓人震撼于這驚人的變化,大荔縣憑藉其農業設施的優勢,堅持“旅遊+”的融合發展思路,建立了30余個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美麗鄉村,休閒運動等産業融合發展示範項目,最大限度地優化了生産力,帶動了縣域經濟的轉型發展。全域旅遊建設的不斷深入,促使我省旅遊業向多産業、多行業廣泛延伸,形成全方位、深層次的融合,産生巨大的疊加效應。(記者 李向紅 柏樺)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