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共賞一輪月 同念家國情——各地群眾歡度中秋節

2016-09-16 07:3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9月15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個充溢著濃濃親情愛意的日子,全國各地群眾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共賞一輪月,同念家國情。

校徽月餅、文物月餅新鮮親切

今年中秋節,北京、天津部分高校相繼推出了印有校徽圖案的特色月餅,讓古老中秋節有了更多的新鮮。

中秋節前夕,畢業5年的程全收到一盒帶有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校徽圖案的月餅。“每年中秋節都是吃那幾樣月餅,這回看到月餅上那三個熟悉的篆書‘人’字,既新鮮又親切,太有創意了!”就職于鄭州一家國企的程全坦率地説,她對中秋節已經沒有太多期待,而校徽月餅給了她很大的驚喜。

除了中國人民大學,天津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京津滬多所高校都推出了印有各自校徽圖案的月餅。這些校徽月餅,不僅在網絡上廣受讚譽,市場上也深受歡迎。據媒體報道,天津大學膳食管理中心製作的校徽月餅,十天內就售出7萬塊;9月11日前後,中國人民大學平均每日都賣出4000塊校徽月餅。臨近中秋更是供不應求,月餅師傅加班到夜裏12點是家常便飯。

北京交通大學DIY手工社今年首次在校園內發起製作“校徽月餅”的活動。社團負責人劉同學介紹説,校徽的意義與眾不同,希望通過製作“校徽月餅”能與同學們一起度過一個溫暖的中秋節,也希望身邊的同學能關注製作月餅這一傳統手工技藝。

此外,一款萌態十足的文物月餅俘獲了大批網友的心。幾天前,三星堆博物館官方微博曬出了兩個青銅面像形狀的月餅,眼睛、鼻子、嘴巴輪廓鮮明,顛覆了大家對傳統月餅的認知。一些網友在評論中調侃,“不知道有沒有青銅味兒”。

近幾年,月餅製作越來越富有創意。星座月餅、家書月餅、象棋月餅等創意月餅每每讓人眼前一亮,口味也新增了幾十種時髦口味。“説到底,真正為了吃而買月餅的很少,主要是送人表達心意,這麼有特色的東西,送出去多顯誠意。”程全説,就算不吃,擺著觀賞也覺得舒心。

月餅負載著濃濃家鄉情

山東壽光市三元朱村是傳統習俗保留較好的村落,90後村民王彥濤告訴記者,節前串親習俗十分普遍,禮品主要是月餅,數量最少二斤,此外還有雞、酒、水果等。

“雖然今天已經是中秋了,一些關係近的親戚們還在互相走動。”在王彥濤的二層小樓家中,茶几上擺滿了月餅、瓜果、零食、酒水飲料,屋裏屋外親友暢談,節日氣氛熱烈。

在濟寧市汶上縣義橋村的一家農村庭院內,80多歲的徐桂芬也照例在中秋節一大早擺出香案,兩盞紅燭,一枚小香爐,前置三個海碗,分別盛有月餅、石榴、紅棗等水果,到晚上月亮出現時,她會帶著家中婦女按照傳統習俗一起祭月賞月。

中秋節這天,徐桂芬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回到了老家,一桌豐盛的午飯是家庭團聚的最好感情寄託。徐桂芬説:“俺們把八月十五中秋節叫作‘人節’,是一家人團團圓圓聚在一起的節日。”

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白崖村,中秋節這天,51歲的田佔蕓正為全家製作中秋大月餅,那是當地人過中秋必不可少的美食。“從中秋節前一天晚上11點多就準備,現在終於完工了。我一共做了4籠,一籠有6個。”

“孩子們都長大了,有的去了城裏,有的出嫁了。但中秋節大家回來一起吃手工大月餅的習慣始終沒變。”田佔蕓告訴記者,每次她都會蒸不少,讓兒女們帶走,因為這是家的味道。

在青海,中秋手工大月餅是各族婦女顯示炊事技藝的大好時機,個頭大小不一,大點的有臉盆大,一扇蒸籠只蒸一個;小點的有碗口大,一扇蒸蘢可蒸4到8個。這種月餅別具一格,保留著許多青海人的美好回憶。

白崖村村會計童成元的家裏開了農家院,中秋節忙起了做月餅。“白崖村凡是開農家院的,基本都有月餅生意。中秋時很多人從縣城專程過來,訂購大月餅。拿我家來説,中秋節前一天僅一上午就賣出去了50個。”童成元自豪地説。

中秋處處充滿溫暖

今年中秋節恰好與穆斯林傳統節日古爾邦節相連,新疆各族人民享受了7天長假,天山南北一派節日氣象。新疆喀納斯景區、可可托海5A級景區等風景名勝遊客如織,全區旅遊市場異常紅火。

位於烏魯木齊市的嘻遊客棧裏,客棧主管杜洪忙著招呼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嫻熟地穿梭在客棧大廳裏,調整音樂,擺著桌椅。

“客棧裏的客人和員工來自祖國各地,中秋節晚上我們打算舉辦一場小型演出,還準備了手工製作的月餅,志同道合的年輕人聚在一起,能把傳統的中秋節過新鮮了。”

來自廈門的孫燕燕和朋友利用中秋節假期來新疆旅遊,知道這家客棧有中秋演出就選擇在這裡落腳。“我們想在新疆過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這裡的月兒也美麗。”

在西藏拉薩布達拉宮前的廣場上,“西藏歡迎您”的巨大花壇、興奮留影的八方遊客,讓雪域高原同樣洋溢著中秋佳節的喜慶氣氛。

“能有機會欣賞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每天都像過節一樣。”來自南寧的56歲遊客余先生,2005年第一次進藏就被這裡的美麗風景和民族文化所吸引。利用先後六次的進藏機會,他走遍了西藏的全部七個地市。

在廣場攝影服務處工作了多年的卓嘎告訴記者,像余先生一樣,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內地中老年遊客選擇在節日裏錯峰出行。“隨著醫療、交通等條件的改善,西藏的‘銀發遊’市場正在升溫。”她説。

中秋期間,拉薩市的各個社區還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在拉魯社區記者看到,漢藏回等民族的居民代表歡聚一堂,以“我們的節日·中秋”為主題,同慶中秋佳節、暢談生活變化。

藏式茶几上,餃子、月餅、麵條、糌粑……不同民族的美食擺放在一起;藏式沙發裏,來自天南海北、不同地域的社區新老居民熱情洋溢。從小生長在社區的阿媽次仁白珍説:“雖然我們傳統藏曆中沒有中秋這個節日,但像這樣跟大家團聚在一起,我感到非常開心、溫暖。”(記者雙瑞、王曉薇、湯陽、白明山、蓋博銘、王陽、劉碩、白佳麗、張玉潔、鄭生竹、朱筱)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