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商品期貨市場國際化迎來加速期 有利於提高我國大宗商品話語權

2016-09-21 07:3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商品期貨市場國際化迎來加速期
有利於提高我國大宗商品話語權

商品期貨市場的國際化,有利於提高我國大宗商品的話語權,並能幫助我國企業“走出去”時更好地管理風險。相對應的,監管機構也需要改革期貨市場管理體制、完善風控體系

商品期貨國際化步伐有望加快。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表示,證監會將加速推進商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歡迎外資金融機構、實體企業到中國投資,進入期貨市場。今後將選擇在全球已有一定影響力的若干期貨品種,逐步向境外投資者、産業客戶開放。

期貨市場國際化具備基礎條件

“期貨市場國際化,意味著交易規則、制度設計要與國際接軌,市場投資品種、參與主體要對外開放。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一方面要穩步推進期貨品種的國際化,這是期貨市場國際化的核心;另一方面要循序漸進引入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國內期貨交易,豐富市場投資者結構。”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已取得初步進展。一方面,期貨公司通過收購、新設等多種方式參與國際期貨市場,國內投資者借助期貨公司渠道實現“走出去”,如中銀國際期貨申請獲得海外主要交易所清算會員資格、南華期貨在美國芝加哥設立海外子公司等;另一方面,目前境外投資者也可通過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方式,參與我國股指期貨市場交易。

不過,當前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與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還不匹配。我國一大批企業已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面臨著各種市場波動風險,需要相應的風險管理工具,需要期貨市場的國際化來為其服務。“整體來説,我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還不夠,要加速推進商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不斷增強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定價影響力。”方星海説。

從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的必要性來看,風險管理是期貨市場的基本功能,但期貨市場的風險管理功能並不能消除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而是轉移風險。“按照投資者國別來看,可以分為境內投資者和境外投資者,假如境內投資者風險管理良好,則將風險轉移到境外投資者。”胡俞越表示,大宗商品全球性或區域性定價中心所在國家,其境內投資者更容易獲得資源、財富配置的主動權。

此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隨著我國期貨市場的逐步成熟,PTA(精對苯二甲酸)、鐵礦石、銅等部分期貨品種的市場影響力正逐步提升,但我國期貨市場內向性直接制約了這些品種的國際影響力和輻射範圍。只有推動期貨市場國際化,將這些品種打造成為國際化品種,才有可能切實提高相關品種的全球輻射力,進而提高我國大宗商品的話語權。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全球經濟緩慢復蘇,貨物貿易進入深度調整,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處於近年來的相對低位。“大宗商品的低迷格局使得主要資源型國家遭遇重創,中國作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增量的國家,在大宗商品貿易格局中的談判能力得以提升,這恰好為我國期貨市場國際化、提升大宗商品定價權等提供了良好機遇。”胡俞越表示。

特定品種可先引入境外投資者

我國要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建立區域性定價中心,必然要伴隨期貨品種的國際化。由於我國期貨品種上市早晚不同、成熟程度迥異,國際化品種的選擇和國際化的方式需要與期貨品種實際情況相適應。胡俞越認為,鐵礦石、PTA等已發展成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期貨品種可考慮率先“走出去”。

以鐵礦石為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和進口國、第三大生産國,全球70%的貿易量流入中國,我國鐵礦石期貨成交量也已位居全球金屬期貨第二名。但是,由於鐵礦石期貨市場參與者主要局限于國內,所形成的價格對國際市場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還不夠。

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王鳳海也曾表示,今年大商所將進一步加強政策溝通,推動將鐵礦石期貨確定為境內特定品種,爭取直接引入境外投資者,不斷完善國際化業務規則制度。

在許多市場人士看來,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後,境內企業能以更低的成本參與市場,境外産業客戶和投資機構的參與可以進一步完善市場結構。因為鐵礦石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境內企業還可避免由於使用外匯結算而帶來的外匯波動風險。

從鐵礦石國際化方案來看,大商所工業品事業部總監陳瑋此前表示,在參與方式上,境外交易者可通過境內期貨公司或通過境外經紀機構轉委託境內期貨公司兩種方式;外幣資金進出和賬戶開立方面遵從央行和外匯管理相關政策,可以使用境外人民幣和美元作為保證金,每天根據實際盈虧,由境內會員結售匯;境外交易者通過保稅交割完成實物交收。

胡俞越認為,原油期貨、外匯期貨等目前國內尚未上市的品種應加快落地,並適當引入境外投資者。“石油貿易格局突變,中國原油議價能力提升,這是中國參與原油定價的良好時機,而原油期貨是最佳的載體。此外,目前已有8個境外期貨交易所上市了人民幣期貨,而且大宗商品定價權是以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和期貨市場的計價貨幣、結算貨幣,應推出外匯期貨”。

不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戰略性大宗商品研究院副院長仰炬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期貨市場國際化考驗著一國的金融監管能力,需要統籌規劃、謹慎前行。期貨市場的管理體制和法律法規國際化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監管機構需做好準備工作,完善風控體系、紮實推進投資者教育等。

有市場人士表示,交易所作為期貨市場的核心,在所有市場參與主體中,其國際化步伐最為緩慢。目前,境內期貨交易所同時扮演了監管者和服務者的雙重角色,束縛了交易所的創新能力。未來交易所需加快推進“管辦分離”,以産品創新為端口,優化制度設計,降低交易成本,努力打造服務型國際化交易平臺。(記者 何川)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