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綠色崇明:用優美生態滋養文明新風

2016-09-26 07: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9月25日電(記者 朱翃)在上海居民的心目中,崇明是這座繁華大都市的後花園。這裡空氣清新宜人,綠蔭鬱鬱蔥蔥,小河蜿蜒清澈,更有豐富的農副産品。十多年的生態島建設,從崇明黨政機關到每一位島上居民,都把生態建設、綠色環保當作自己的“家務事”,常抓不懈。青山綠水、魚躍鳥飛、橘黃蟹肥,在崇明人心裏,這些“生態資産”就是“金山銀山”,同樣也滋養著鄉村文明的美麗風景。

“扮美家園是我的職責,管理是手段,但更需要把生態意識、環保意識植入每一位居民的心中。”崇明城橋鎮市政市容所所長印衛海對記者説。

今年初夏,有居民反映説,華潤大東船務工程公司周邊,一些店家為了節省成本,直接在河道旁搭建小商鋪。店舖設施簡陋,侵佔了道路;污水廢水直接排入河道,老百姓對此不滿。印衛海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一方面向鎮政府彙報情況,制定取締及整改方案;另一方面與同事挨家挨戶上門告知,耐心細緻地講解政策,勸説店家自行整改。6月上旬,這些沿河小商鋪或自行整改到位或統一拆除,乾淨寬敞的道路還給百姓,小河水也恢復了往日的清澈,老百姓安居樂業、鄰里和睦。

崇明區委書記馬樂聲説:“崇明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重視的是不斷加強老百姓這一主體的參與意識,通過政府的引導,逐步讓老百姓自覺地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角,不斷提高文明素養,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鄰里相處的和睦之道,共同建設自己的美麗家園。”

堅持生態立島“一張藍圖繪到底”,是崇明歷屆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與追求。十多年來的這份“定力”和“耐力”,使得當地放棄以生態資源消耗換取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一心一意做好治水植綠,雷厲風行做好治污治亂。

這些年來,崇明的老百姓越來越深刻體會到“富有”的含義。每到週末或小長假,源源不斷的客流來到崇明度假,以農家樂、鄉村遊為代表的綠色經濟蓬勃發展。“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好生態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最有後勁的經濟助推器。”從外企辭職回到家鄉崇明創業的施文説。

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在農村,基礎在基層;而生態文明建設與培養,教育不可或缺。近些年,崇明教育系統結合生態島建設,利用自身優勢向社區輻射,不斷提升青少年的生態文明素養。

綠色“三園”(校園、庭園、田園)教育是崇明教育局享受盛譽的傳統項目,學校引導把學生的“知”和“行”有機結合起來,把校內校外結合起來,並積極地影響家長、家鄉。陳家鎮幼兒園把園旁的廢棄荒地辟成“後花園”,百多種花草樹木都成為孩子們認養的“小夥伴”;合興小學依託社區資源,讓蔬菜基地和水仙花園成為孩子們的實踐基地。

從森林覆蓋率將近24%到空氣優良天數佔全年的九成以上,從垃圾分類的基本覆蓋到景觀廊道的一村一景,崇明建設起來的不僅有美麗的風景,更有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的紮根心底。

馬樂聲告訴記者,崇明美麗鄉村是絢麗上海的農村版,是新農村的升級版,是小康社會在崇明大地上的展示版,“美麗鄉村不僅鄉風民風要美起來,生活環境也要美起來,看得到美景,才能留得住鄉情,美麗崇明是我們共同的夢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