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科技創新重塑文化新形態

2016-09-26 08:02 來源: 科技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科技創新重塑文化新形態——科技與文化融合成果斐然

9月21日,故宮武英殿,最後一期“故宮藏曆代書畫展”正在展出。

王羲之、唐寅、吳昌碩……名家真跡吸引了大量觀眾在展櫃前駐足,但也有不少人圍住入口處的幾臺電子觸摸屏,這裡存有此次展覽中幾幅最有代表性作品的高清數字影像,觀眾可以隨時調出自己感興趣的畫作,放大細部仔細觀摩、研究;另一台互動遊戲電子觸摸屏前,一位媽媽正帶著孩子按照構圖、填色、題跋、印章等步驟自己創作“名畫”。

看到這樣的情景,故宮資料信息部副主任蘇怡禁不住掏出了自己的手機,把這一瞬拍攝了下來。蘇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些只是由她牽頭負責的國家文化創新工程項目“故宮書畫的全媒體傳播策略和關鍵技術研究”的一小部分成果。基於這個項目,故宮博物院在與北京大學和微軟研究院合作的“走進清明上河圖”基礎上,又與多個高校和機構合作,開發製作了《韓熙載夜宴圖》App、故宮名畫記網站欄目、端門數字館數字長卷等書畫數字展示內容,還完成了1套跨媒體內容采編、管理和發佈功能的平臺;並且研發了中國古代書畫數字展示的3項關鍵技術。

文化部科技司司長孫若風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只是剛剛驗收的18項文化與科技融合項目之一。近年來,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國家文化創新工程等多項研發專項支持下,文化與科技融合日益深化,科技成果在文化領域得到了及時轉化與應用,科技創新正在重塑文化的新形態。

虛擬交互開啟藝術新體驗

剛剛落幕的G20文藝晚會上,如夢似幻的湖水舞臺藝術效果,讓各國來賓和電視觀眾大為讚嘆。這一套“虛擬交互舞臺效果集成系統”,正是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演出效果呈現關鍵支撐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的核心成果。

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理事長朱新村介紹説,這個項目通過舞臺效果整裝集成控制,舞臺運動、視覺、聽覺呈現技術,舞臺監督調度系統集成,現代舞美設計與布景排演系統,虛實互動舞臺集成呈現系統等研究,研發了基於現代舞臺效果呈現整裝系統平台下的一批關鍵技術,並實現了創新技術上的突破,成功開發研製了一批突出舞臺演出呈現效果的創新型裝備。

另一項由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的項目“文化主題展示系統技術集成與其在文化主題公園的應用示範”,則圍繞文化主題公園發展需要,研製了包含電影倣真、立體展示、超感體驗等文化主題影像集成技術及配套的虛擬交互娛樂裝備及控制系統,形成文化主題展示技術系統集成解決方案。

雲計算助力公共文化傳播

在東莞,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通過電子平臺認證,就可全天候瀏覽數字圖書館;進入公共電子閱覽室,可在150多萬冊的電子書海中自由徜徉……這個讓市民叫好的城鄉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傳播體系,正是“公共電子閱覽室的新形態實現研究”項目的落地成果。

據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羅雲川介紹,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日益成熟,文化的創造、傳播與共享的形式也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

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項目“雲計算環境下智慧化數字文化資源信息採集和資源整合及服務模式研究”等項目,針對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多體系、多系統並存的局面,著力解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及“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程”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的信息孤島問題,實現對文化信息資源建設的全局管理、監測和統計,探索出新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模式。

而“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和傳播渠道建設”項目,則基於雲環境構建全國和省兩級農村地區公共文化數字資源中心,研製了一點通鄉村公共數字文化綜合服務平臺,利用農村地區現有傳播渠道和終端提升農村地區文化互動傳播水平。

新技術讓傳統工藝重現生機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因生産黑胎青瓷而留名於世。然而由於對古代黑胎青瓷研究分析較少,這一技術幾近失傳。

2013年立項的“黑胎哥窯開片青瓷復燒工藝研究”,採用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儀技術,對其胎、釉進行化學組成分析,還原並改良了與南宋黑胎哥窯開片青瓷外觀特徵相近的坯料配方,結合現代先進工藝設備,恢復了黑胎哥窯開片青瓷燒制工藝,燒制出釉面溫潤類玉、細膩雅致的青瓷。

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邱春林研究員告訴記者,“徽州牌坊的保護修復與數字化展示研究”“絲綢織錦文化創意與工藝創新及示範推廣”“古代龍泉青瓷呈色機制研究及在現代日用瓷的推廣運用”等一系列項目的開展,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在保護文化遺産,傳承和創新傳統工藝等方面,探索了新的有效路徑,提供了更便捷的平臺。(記者 遊雪晴)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