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佛山:古村“活起來“,鄉愁“有寄處”

2016-09-30 15:3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9月30日電(記者 劉宏宇)看似無生命,實則有生機,古村落活化,讓鄉愁“不愁”。

“古來數百年世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等事業還是讀書。”在廣東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的翰林門上,鐫刻著一副楹聯。村民區子廣幾乎天天忙著為各地慕名前來的參觀者介紹村史。

明清兩代,松塘村共考取進士5人,其中翰林4人,考中舉人及獲頒優貢者近20人,成為名符其實的翰林村,“積德讀書”已成為該村的古訓和優良傳統。區子廣説,自宋朝立村以來,古村風貌保存較好。自2011年起,松塘村便啟動名村建設,各級政府投入數百萬元進行綠化和污水管網改造,目的是將古村的歷史文脈完整地保留下來。

2014年11月,佛山市出臺百村升級行動計劃建設方案,明確提出利用兩年時間完成30個特色古村落的活化升級工作。包括松塘村在內的首批13個古村落活化升級項目已于去年底完成,總投資3.89億元。

如今,經過活化的松塘村返老還童:村口,滿池荷花綠影盪漾;村中,林立著宗祠家廟、家塾書舍和鑊耳屋民居,老人們在古榕樹下悠然自得。作為“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的松塘村,去年迎接遊客累計超過50萬人次。

距離松塘村幾十公里外的順德區逢簡村,同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現存百年古屋15棟,祠堂廟宇約10間,還有明遠、巨濟、金鰲三座古橋,水鄉古村貌完整,自然環境優美。但因飽受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之害,逢簡古村一度失去往日光彩。

為活化古村落,當地政府實施分散式污水處理,興建3座生活區污水處理池和1座工業區污水處理池,污水日處理能力達2300立方米。被污染的河流逐漸恢復“元氣”,“小橋流水、老樹古祠、小舟垂釣”的詩情畫意儼然重現。

以“千年水鄉、古老橋梁、宗祠文化”為特色的逢簡村,去年接待旅客累計超過100萬人次。環境逐漸變美的古村落,加上豐富多彩的“社區營造”計劃,吸引許多外出打工者不斷返鄉。

“因地制宜,通過挖掘文化內涵、提煉文化符號等,打造各村特色文化品牌,避免千村一面。如禪城區蓮塘村的龍獅文化、南海區松塘村的翰林文化、順德區碧江村的祠堂文化、高明區深水村的禮孝文化、三水區長岐村的長壽文化等,探索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古村落活化佛山模式。”佛山市長朱偉説,佛山擁有一大批嶺南特色鮮明、歷史文化厚重、民俗活動豐富的古村落,不僅是佛山人記住鄉愁的依託,更傳承著嶺南文化的底蘊與魅力。目前第二批17個古村落計劃投資總額約4億元,正在有序推進。

“加大特色古村落活化升級力度,深入推進城市升級向鄉村延伸,將佛山古村落打造成為‘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和諧美麗家園。”朱偉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