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承接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怎麼樣了?

2016-10-01 16: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記者 梁相斌、趙仁偉、關桂峰)“小院拆了確實有些可惜,但我選到了3套樓房,以後不愁沒有幸福日子!”國慶節前夕,65歲的北京通州區潞城鎮常屯村村民夏殿增完成了拆遷選房簽約,一家人心滿意足。

夏殿增所在的村子,地處規劃建設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區。不久的將來,一座新城將在這裡拔地而起。

過去一年多來,為了不辜負承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歷史使命,通州,這片千年運河孕育的神奇土地,在黨中央繪就的藍圖的指引下,在幹部群眾只爭朝夕的奮鬥中,變化,每天都在發生。

“這裡以前是郊區,今後我們可都是真正的北京人了!”

按照城市副中心建設計劃,北京市四大班子將於2017年底啟動搬遷,對於通州區來説,首要任務是把地騰出來。

“拆遷是天下第一難的事。”通州區委書記楊斌説,為了城市副中心建設,老百姓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拆遷以及副中心建設過程中就得讓老百姓有獲得感。

夏殿增一家5口人,這次他選到了3套期房,分別是87平方米的大兩居,110平方米的三居室,73平方米的小兩居。“正好把政策給的平方米數用足了。3年後入住,就等著享福去了!”夏殿增對記者説。

潞城鎮黨委書記關平介紹,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拆遷充分尊重老百姓的意願,比如“想要什麼樣的戶型、外立面色彩什麼樣的,想要河景房還是學區房,老百姓的合理意見我們都充分考慮和吸納。”

由於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潞城鎮去年6個村、今年10個村的拆遷都進行得平穩有序。這次2160戶拆遷任務,自9月15日起,半個月內,簽約率已超99%。

在通州的街頭、村居,還是機關、企業,當地人説起北京城市副中心落戶通州,都是一臉的自豪。不少人説:“以前通州是郊區,去城裏都説是去北京,今後我們可都是真正的北京人了!”

對於通州人而言,承接北京城市副中心,不止是精神上的驕傲,更多的是切切實實的改變。“這兩年,明顯感到身邊的環境變好了,綠化多了,亂搭亂建沒有了,治安也好了很多。”家住中倉街道的李大爺幾年前從工廠退休,是個“老通州”。“一天一個樣,過幾年通州會更好。”

“規劃好每一寸土地,把副中心建成標桿工程”

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標誌性項目,北京市級機關辦公區建設得怎麼樣了?9月30日,記者來到潞城鎮郝家府地鐵站附近的現場,這裡正在進行地下區域工程建設,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下個月就露出地面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工程建設辦公室總工程師陳宏達指著工地説,“國慶節我們也不放假,對於這項重大歷史性工程,我們要按照最高的標準、最新的工藝、最高的品質建設好。”

記者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除了已經開工的行政辦公區工程外,其他區域和項目目前都在進一步完善規劃。

今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佈局,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按照中央精神,我們本著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打造精品,不留遺憾。”楊斌説,“寧肯慢一點,也要把規劃做好。”

他介紹,比如,城區佈局是要多組團集約發展,避免攤大餅;交通方面,要按人車分流設計,打通道路微循環,既讓行人更安全,也避免擁堵;地下空間要建綜合管廊,充分收集雨水,建設真正的海綿城市。

要承接,先疏解。目前,通州正在加速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淘汰低端業態,騰籠換鳥。按計劃,通州區今年至少有2000家企業要關停或疏解出去,到2017年,將完成全區範圍內“小亂臟污”企業的退出。

“今年我們鎮的頭號任務就是疏解,全年要退出629家企業。”通州區張家灣鎮黨委書記陽波告訴記者,張家灣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有運河古城、漕運碼頭、曹雪芹墓石等遺存,今後將著力推進産業轉型升級,擦亮運河古鎮這一文化名片。

“儘快補短板,為老百姓建設幸福通州”

“通州過去是郊區,城市功能和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對照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標準,還有很多短板,我們要儘快彌補。”楊斌説,在全市的大力支持下,通州區的生態、交通、醫療、教育等城市功能正在加速提升。

9月30日,連接通州與北京城區的廣渠路二期正式通車,這條12公里長的城市快速路設計最高時速80公里,今後開車20分鐘可從通州進入四環到達國貿。

“今後進城會方便多了。”家住通州通朝大街附近的車主柳先生説,以前進城走京通快速路,但車多經常擁堵,今後進出通州的道路會更加通暢。

這只是通州區完善交通網絡的縮影。未來通州新城最少將建設8條軌道交通,密度將超過中心城區,實現軌道交通與各類交通方式的換乘距離在500米內,到2020年綠色出行比例達到80%。

為了打造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通州區正在打響生態建設“攻堅戰”,重點從園林綠化、水系治理、大氣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通州區自空中、到地面、再到地下的生態文明指數。通過平原造林、增加濕地、淘汰劣質散煤等措施,通州區空氣改善率已經由全市倒數第一變為第一。

“一隻塔影認通州。”歷史上的通州,因水而興,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和水路進京的樞紐。而今,通州也在大做“水文章”。

“通州全域有13條河流,300多條溝渠,我們正在做好水系規劃和污染治理,一兩年內就可讓水還清,讓老百姓可以近水、親水,真正感受到生活在通州的幸福。”楊斌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