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滬上論“雙創” 情激浦江水

2016-10-03 12:3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如何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
——滬上論“雙創” 情激浦江水

2016浦江創新論壇的發言嘉賓共106人,其中外籍嘉賓35人,來自15個國家。圖為嘉賓正在發言。李永文 攝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6浦江創新論壇日前舉辦,吸引了多方關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為了開拓經濟增長新動能,各國紛紛把目光投向科技創新。新背景下,如何進一步理解“創新”,怎樣在創新系統中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如何釋放科技金融的潛力……圍繞諸多熱點話題,來自政産學研各界的中外嘉賓建言獻策。

深化對創新的認識

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起來;需要重視人才的力量,尊重創新規律,加強國際合作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起來。

“創新驅動,關鍵在人。”萬鋼説,要加強原始創新,讓科學家能夠自由探索;要選準突破點,加強戰略高技術研究;要強化市場驅動,讓企業家主導創新;要著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千千萬萬青年人發揮智慧,放飛夢想,成為新一代的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和大國工匠。“創新必須更加開放,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國際合作,希望通過自身努力,並同國際科技界攜手合作,為應對全球共同挑戰作出應有貢獻。”萬鋼表示。

科技部副部長陰和俊分析説,世界經濟之所以萎靡不振,主要原因是由於上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供給減弱、創新不強,傳統的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於消退。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世界經濟在歷次重大危機後,要走出困境實現復蘇,根本的動力源自科技創新,要通過科技進步創造新産業、增加新産品、推動新就業,才能逐步消除危機,並最終實現經濟的全面復蘇。

雙輪驅動對城市發展也至關重要。上海市市長楊雄説,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需要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當前,上海正按照國家部署,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我們要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牢牢把握産業革命大趨勢,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舉措,積極探索尊重創新規律、符合上海實際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楊雄説。

英國是本屆論壇的主賓國。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兼政府科學辦公室主任Mark Walport爵士指出,創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不僅會驅動經濟的發展,也會改善全球範圍內人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創新也可以加速生産的發展,50%的人力勞動率的增長都得益於技術創新。相信科學家、技術師和工程師一起攜手合作、跨界創新,就可以共同解決我們面臨的挑戰。

企業家們也道出了他們對創新的理解。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向文波説,“如果沒有觀念和理念上的創新,我們只是全球産業鏈的搬運工,把人家的東西買回來,再組裝,運到客戶手裏,賺的可能僅僅只是物流的利潤。只有觀念理念上先有創新,才能邁出技術創新這條腿”。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

要清除各種政策障礙,讓創新要素充分流動;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從關注科技轉向強調創新,積極引導“負責任的創新”

浦江創新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説,“雙輪驅動能否轉得快、轉得好,關鍵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係,加快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共治的完善的創新治理體系”。徐冠華表示,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政府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營造更好的科技創新環境,一是要堅定地簡政放權、盤活資源;二是要清除各種無形的政策障礙,讓機構、人才、資金、項目充分流動;三是要面對改革中的困難,勇於擔當、敢於作為。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認為,應加快建立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建立企業主導的産業技術創新體系,完善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方式,健全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同時,要鼓勵市場競爭,營造創新的氛圍,實行嚴格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打破制約創新的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改進市場準入和監管,推動有利於創新的要素價格改革,培育創新文化。

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認為,“雙輪驅動”重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抓好“退、放、進、變”,加快從關注科技轉向強調創新、從注重管理轉向完善治理。

一些新的經濟形態也對政府治理方式提出新要求。“比如,共享經濟對創新監管理念和機制帶來挑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胡志堅認為,新的經濟形態誕生之初,應該採取試試看的態度,要跟隨式監管,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以過去舊的法制法規一棍子打死。政府應該和創新創業者,和市場上的主體共同討論,還有就是等一等,給市場主體一定的博弈時間,通過時間來檢驗一些有爭論的話題。

胡志堅説:“創新的特點就是創造性破壞。我們要堅定地站在促進新的經濟形態發展的立場上進行治理。同時,也要和失敗者和成功者共同討論如何對新的經濟形態進行治理。針對必然要淘汰的産業和現象,我們要給予相應的保障制度建設。”

歐盟委員會科研司信息開放性獲取和前瞻研究部開放性科研政策協調與發展小組主任Rene Von Schomberg十分強調“負責任的創新”。“這意味著國家要在研究創新産生的積極影響上承擔重要責任。”Rene Von Schomberg説,為了實現“負責任的創新”,政府部門需要採取更加有效的管理,對社會變化做出反應。創新可能引發的道德、社會和法律方面的問題,以及對於風險的確認,需要政府更加負責的引導。

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

我國已是風險投資大國,從業者需要對科技和金融的關係有著更深入的認識;需要加強多方聯動,借助先進技術手段,實現科技和金融的充分互動

在此次論壇上,如何完善科技與金融結合機制,促進創業投資發展也是嘉賓討論的熱點議題。此次論壇上發佈的《中國科技金融生態年度觀察2016》報告顯示,中國創投在行業規模上僅次於美國,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各類風險投資機構已達1775家。

“過去是技術尋找資本,現在是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尋找技術。風險投資的結構和過去相比,越來越多的比重偏向前期投入,種子期和先期投資已經佔了30%左右。”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理事長王元分析,銀行業以及金融機構增強了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包括對於小微企業的貸款不斷增加,而且貸款的方式及産品越來越多。

王元認為,金融和科技創新活動的結合,大家往往覺得是一種資金的供給關係,其實二者的結合也在不斷選擇和凝練著管理團隊,完成著一種由創意到産品再到成立企業、商業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被我們在整個金融和科技結合的過程中忽視,因此我們在2015年提出‘科技金融生態’概念的基礎上,今年又進一步提出‘科技金融生態圈’的概念,這實際上是對整個科技活動和金融之間結合關係的進一步認識。”王元説。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馬興髮指出,各國的實踐和探索表明當前科技和金融的結合已經從工具體系演變成為一種新的生態系統,更加注重由政府和市場共同參加,通過金融業態、産品、服務的創新和優化,不斷促進科技創新轉化為財富的同時,又反哺和回饋金融業的發展。

科技金融企業代表也根據一線實踐提出看法。米缸金融董事長曹曉峰認為,金融和科技其實是一個互相促進、互相支撐的關係,生物識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不少科技方面的提升造就了金融行業內很多服務的裂變式發展。曹曉峰認為,信息的不對稱性是阻礙眾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這種不對稱性可以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來克服。

英國伯明翰大學副校長Robin Mason認為,在債務型為主的眾籌模式下,科技的發展為眾籌打開了新的市場,讓企業家和投資人匹配在一起,進而給貿易帶來了新機會。信息不對稱會限制眾籌發展,尤其是大項目的眾籌。眾籌平臺需要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記者 董碧娟、李治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