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文明旅遊:素養需提升 約束不能少

2016-10-05 07:4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四川樂山市樂山大佛景區,遊客沿著棧道緩緩前行,等待欣賞大佛全貌。記者 李樹貴 攝

國慶節期間,文明旅遊再次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話題。如何消除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如何讓文明旅遊成為一種自覺和習慣?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加大教育和引導力度,提高遊客素質之外,還應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加大對遊客不文明行為的處罰懲戒力度

國慶節期間,文明旅遊再次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話題。近日,遊客不文明行為頻頻在網絡上曝光,如北京著名景區遭遊客塗鴉、乘客闖入機場跑道攔飛機等。業內人士表示,消除不文明旅遊行為,還應加強制度建設,提高不良行為的成本。

不文明行為屢禁不止

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入境旅遊總人數1.27億人次,同比增長9.8%。其中,出境旅遊人數6190萬人次。同時,我國遊客購買力在迅速攀升,中國旅遊研究院統計稱,2015年,中國出境遊客達1.2億人次,境外消費總額達2150億美元。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世界第一大旅遊接待國和世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

業內人士表示,與旅遊人數和購買力不相適應的,是部分遊客表現出的種種不文明行為。

日前,國家旅遊局通報了兩起遊客不文明行為典型案件,均為遊客毆打導遊案。此兩名遊客已被列入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經調查,遊客藍立鵬在福建武夷山景區等候纜車時,因導遊王某某勸阻其插隊行為,雙方發生爭執,藍立鵬毆打導遊,造成其多處受傷。另一起是遊客姚旭在陜西西安驪山風景區服務中心嚮導遊趙某問路,因趙某指引與之前姚旭了解的線路不一致,便辱罵毆打趙某。

9月14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兩名旅客因誤機與值機人員發生衝突,直接闖入機場控制區,衝到飛機前阻攔飛機出港。最終,機場警方將其帶走,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對當事人作出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北京房山怪石山景區的景觀石日前遭遇人為惡意塗鴉,留名“陳志成”的人用紅色油漆將人名及“留言”肆意塗抹在十余處景觀石上。雖經過清洗,石體上仍可見明顯斑跡。

記者注意到,每逢節假日,國人出門旅遊的高峰,大聲喧嘩、隨意插隊、亂扔垃圾、隨意亂刻亂畫等遊客不文明行為就會集中爆發。數據顯示,目前被納入全國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的已增至22人,其中5人是今年以來被記錄的。

文明形象亟待重塑

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如今屢受不文明旅遊事件的影響,公眾開始呼籲必須重塑國人的文明形象。有專家表示,要徹底改變不文明旅遊現象,要從提升國民文明旅遊意識開始。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明旅遊工作要兩手抓,一方面加強正面引導;另一方面強化對不文明遊客的監管,加大不文明行為的曝光力度,讓不文明遊客“長記性”。歸根到底,他律的目的是促進自律,使文明旅遊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不可否認,旅遊過程中的很多不文明行為往往是人們日常生活習慣的折射。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遊客在旅遊中的文明素質不高,其實是其整體素質不高的表現,“一個在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人,恐怕不會在旅途中突然變得文明”。因此,要減少這種旅遊中的不文明,根本上是要提高文明素質。導遊李鵬也認為,個人行為習慣的改變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應從基礎教育尤其是從幼兒園、小學開始培養文明素質或進行文化熏陶,將其作為必修課。

此外,領隊和導遊預先協調和溝通的職責也不容忽視。北京某旅行社負責人杜光認為,旅行社應倡導正確的旅行觀念,與消費者進行良好溝通,讓文明出行真正成為遊客的習慣。

“媒體應積極倡導文明出遊,將提升遊客文明素養與樹立國家形象相結合;同時向遊客普及不同國家文明和文化差異及旅遊常識,及時曝光不文明旅遊行為。”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念響法規“緊箍咒”

專家指出,要想有效治理旅遊不文明現象,還需在法律法規層面加強對不文明行為的懲罰力度,提升違規成本。

今年9月,國家旅遊局公佈的《旅行社條例》修訂稿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遊客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被寫入了修訂稿。國家旅遊局監督管理司司長彭志凱認為,如果條例修訂稿正式實施,將意味著我國對遊客不文明行為的懲戒上升到了法規層面,這一定會對遊客的不文明行為起到遏製作用。

其實,早在2006年10月,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就聯合發佈了《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與《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旨在倡導遊客遵守公約,爭做文明遊客。2015年4月,國家旅遊局出臺《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提出6類不文明行為將被“記錄在案”。

今年5月,國家旅遊局又下發了修訂後的《關於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將“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從6條增至9條,同時將記錄的信息保存期限調整為1年至5年,並實行動態管理。進入“遊客黑名單”將會影響到遊客再次旅遊,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出境、銀行信貸等。

此外,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也制定出臺了《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將從民航局獲取不文明行為旅客信息,記錄信息保存期限為1至2年。中國航協對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向航空公司、中航信等單位告知記錄信息。

同時,各地對旅遊也在畫出行為規範的“紅線”,從制度層面上念響“緊箍咒”。不久前,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了《北京市旅遊條例(草案修改稿)》。北京市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程曉君介紹,此次草案修改稿中豐富了建設誠信體系的內容,在延續對於旅遊經營者及從業人員的規定同時,將較為原則性的旅遊者不文明行為記錄相關規定進行了明確。內容表述為:在旅遊活動中有擾亂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和公共設施,損毀、破壞文物古跡以及其他嚴重擾亂旅遊秩序行為的旅遊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納入本市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的旅遊者,景區、旅行社可以拒絕為其提供旅遊服務。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文明程度的提升,首先得從法律上約束和規範。遊客必須明白,無論身處何地,若有違反法律行為,就會受到法律懲罰,這是最基本的底線。(記者 鄭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