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對症下藥”謀未來 新經濟初露芳容——寧夏供給側改革新觀察

2016-10-07 21: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銀川10月7日電(記者 孫波、馬俊、于瑤)從年初工業增速遭遇“斷崖式”下滑,到前八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超過全國平均1.4個百分點,寧夏供給側改革積極效應在釋放,經濟穩中向好。

工業倚重倚能,農業規模偏小,服務業活力不足;既要化解過剩産能,又要培育新經濟業態;光穩不行,還要求進……當前,供給側改革難點多、任務重,考驗著地方政府的調控智慧,寧夏則堅持問題導向、迎難而上,爬坡過坎、加速追趕。

抓住産能脫困“牛鼻子”

寧夏晟晏實業集團能源循環經濟公司收購福華冶金公司等28家停産、半停産的低效利用土地企業,盤活被收購企業所佔土地850余畝。“通過一連串兼併重組,既盤活了存量土地,又使我們補全了産業鏈,産能進一步擴大,成為全國硅錳合金龍頭。”該公司總經理張勇説。

這種以大吃小,以補鏈、延鏈為導向,關聯度大、互為上下游的企業多兼併重組、少破産退出的模式,正是寧夏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産能的一種思路。

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寧夏,初級産品多、高端産品少,成本與價格嚴重倒挂,導致生産越多,虧損越多,以往挖煤—發電—高耗能産業的老路徑難以為繼。2016年前八個月,企業停産、減産情況嚴峻,共有145戶規上企業停産,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11.9%,467戶企業産值同比下降,減産面達38.3%。

工業是寧夏經濟的半壁江山,是供給側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們制定了120萬噸淘汰落後産能計劃,將任務分解到鐵合金、電石、水泥等行業18家企業,下半年關閉拆除。另外,推動寧夏建材、金昱元、寧魯石化等企業在阿曼杜古姆産業園投資轉移産能。”自治區經信委主任沈左權説。

在供給側改革中,既要“瘦身”,又要“健體”。為提高競爭力,寧夏正加緊打造低成本化工業園區。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張超超説:“寧夏正在打造6個低成本化園區,不是簡單的電力、物流、財務等成本的降低,而是主要靠産業鏈彌補、融合。比如電解鋁産業,就不能單純鑄錠,而是引進下游加工製造項目,實現鋁水直供,全方位降成本。”

一批新動能帶來新氣象

在銀川濱河如意服裝公司的生産車間,每個工人的操作臺上都有一台Ipad,上面是每個客戶定制的西服尺寸信息,由於智慧化程度高、設備先進,一套西裝289個環節3個小時就能完成。

“依託全球3D智慧營銷平臺、智慧數據運營中心,我們可以非常高效地實現私人訂制,全球的消費者都可通過互聯網下單,參與一套西裝的互動、生産。”銀川濱河如意服裝公司副總經理楊成説。

近年來,寧夏現代紡織業迅猛發展,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一些東南沿海企業來寧夏投資建廠,引進全球最先進的紡織設備進行生産,現代紡織業成為寧夏新的經濟增長點。

投資者對寧夏的共識是:有電力、土地兩大優勢,但物流、人工是兩大短板。在寧夏上項目,必須通過上先進技術設備,用優勢衝抵劣勢。

現代紡織業的發展是寧夏新興經濟的一個縮影。寧夏共享裝備公司依靠3D打印的創新,實現鑄造産品從“傻大黑粗”到“窈窕淑女”的轉變;寧夏巨能機器人公司的GS門式工業機器人裝備了800多條自動化生産線,努力向“製造智慧工廠的工廠”前進;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煤制油項目,通過聯合攻關使國産化率達98%以上,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西部雲集地加緊建設,在完成兩條4x100G骨幹傳輸線路、通信能力達到北上廣水平的基礎上,培育大數據、雲計算、雲應用産業鏈……一批新項目正在形成産業集群,釋放新動能,驅動寧夏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速度發展。

新興産業是工業發展的方向和出路,也是寧夏工業邁上中高端的希望和動力。“得益於新興産業的快速增長,今年寧夏經濟增速有望達到8%以上,明年隨著一批新動能加速釋放,産業結構繼續優化,經濟增速有可能更高。”張超超説。

放眼長遠積攢發展後勁

高性能差別化氨綸纖維、智慧移動終端應用大尺寸藍寶石、自動化産業基地、高端鋰離子電池……一大波新興産業還在路上。

寧夏在穩定煤炭、電力、化工等傳統産業的同時,積極引進和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形態初露端倪,新動能正在加快形成。不過,新興産業的培育、新動能的成長是一個長期過程,要綜合把握平衡,不能急功近利。

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等六大高耗能在寧夏工業總産值佔比中依然超過50%。雖然輕工業比重在“十二五”期間提高了6.9個百分點,但是煤炭、電力、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和重化工行業佔比仍在80%以上。

張超超説:“寧夏經濟總體有活力、有動力,未來幾年有可能實現飛躍,但要時刻居安思危,迎難而上,該去的堅決去,該補的抓緊補。現在多向前走半步,未來就能少走一步。”

當前,寧夏正針對短板、薄弱環節下功夫,謀劃一批好項目,為未來發展積蓄能量、積攢後勁。以大數據信息産業、現代煤化工、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現代紡織、特色食品及用品、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8大優勢戰略産業為重點,促進新興産業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