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共治共享,構築網絡安全“同心圓”

2016-10-12 07:1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共治共享,構築網絡安全“同心圓”
——把握網絡強國建設的歷史契機

維護網絡安全,各自為戰已經無效,已然來臨的“互聯網+”風險社會,迫切呼喚全社會的防守矩陣

移動互聯時代,網絡正在讓方寸之間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大,各種網絡風險也隨之加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剛剛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手機購物和移動支付越來越普及,但與此同時,信息安全事件數量顯著增長,通過手機病毒、惡意軟體竊取用戶信息的手段越來越隱蔽。如何築牢網絡安全的籬笆,防範各種網絡風險,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

日前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強調,“網上網下要同心聚力、齊抓共管,形成共同防範社會風險、共同構築同心圓的良好局面。”的確,最近發生的數起網絡詐騙悲劇啟示人們,維護網絡安全,各自為戰已經無效,從防範電信詐騙到阻止黑客攻擊,從路由器安全到NFC支付安全,已然來臨的“互聯網+”風險社會,迫切呼喚全社會的防守矩陣。近日,央行等國家六部門聯合出臺新政:ATM向他人轉賬24小時後才能到賬,力圖用“一時不便”挽救“一時糊塗”,公安、電信、銀行等跨部門的緊密合作,正以多重合力營造智慧時代的群眾安全感。

共築網絡安全的同心圓,關鍵是要守住數據安全這個圓心。精準詐騙的背後,往往是信息的“精準洩露”。剛剛簽完買賣合同,詐騙短信就來敲門;還沒下産床,服務信息就主動上門;他人的銀行流水單不難買到,甚至手機定位也付費可見……共享經濟的風起雲涌讓人目不暇接,而信息洩露的如影隨形更讓人不知所措。個人風險提示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嚴控信息源頭。近半年,全國公安共抓獲銀行、教育、電信、快遞、證券、電商等行業侵犯個人信息的“內鬼”270余人。從精準打擊詐騙者到精確揪出“內鬼”,治理的思維更加嚴謹。唯有保障大數據時代的“水源”清潔,才能讓人們放心去“沖浪”。

在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維護網絡安全,關鍵在於區分不同主體,實現治理升級。滴滴一下,留下電話;微信發圖,留下“足跡”,因為龐大的用戶群,企業早已成為極為重要的數據池,將個人的“安危”包裹其中。今年中秋前夕,某著名互聯網企業辭退了4名用腳本搶限購月餅的安全部程序員,被很多人批評為小題大做,但企業隨後的表態説明,手握幾億人的個人信息、消費數據、金融數據,安全維護與管理不容有任何瑕疵。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企業在與政府部門合作的過程中,也掌握了很多公民信息,需要對雙方的權責進行細緻界定。比如,有些地方選擇商業網站作為司法拍賣平臺,甚至運用淘寶數據寄送法律文書,如何確保這個過程不出岔子?商業機構與政府在維護信息安全上怎麼更好配合?回答這些新出現的治理難題,各地依然在探索中。

網絡可以虛擬,但安全不能虛無,這不僅事關國民安全,更關係國家安全。維護網絡安全,也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去年巴黎恐怖襲擊後,法國國民議會通過《緊急狀態法》修正案,提出“緊急狀態下可屏蔽內容不良的網站”;今年2月,美國白宮正式成立網絡安全促進委員會,緊鑼密鼓地起草提升美國長期網絡安全的“路線圖”。這樣的一幅世界圖景清晰地表明:守護網絡安全疆域,與守護國家領土同樣重要。正因如此,習近平同志強調,要維護網絡空間安全以及網絡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提高維護網絡空間安全能力。

今年兩會,大數據立法成為不少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立法維護網絡安全,歸根到底是要為變化社會中的安全秩序加鎖。隨著網絡強國建設的推進,尤其是隨著政務數據的共享開放和市場數據的交易流通,網絡安全的內涵更加豐富。哪些信息應當公開,哪些信息需要保護?個人、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權與責如何準確界定?都有待深入解答。簡單的信息共享時代很快會過去,協同維護信息安全的時代正在到來,從共享到共治,人們對網絡安全的期待越來越向治理的縱深層面挺進,需要以全社會的共識與合力築起“同心圓”。(何鼎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