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線上線下,打通社會治理“雙向道”

2016-10-13 07:2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線上線下,打通社會治理“雙向道”
——把握網絡強國建設的歷史契機

改革治理結構和機制、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自然至關重要,但更需要儘快升級的,是思想認識的軟體

移動互聯時代有句名言,權威信息等同於食物,甚至緊迫於食物的需求。正因如此,如今幾乎沒有哪個部門不重視信息發佈,以適應越來越快的信息需求。但也有政府部門的新聞發言人私下感言,通過網絡説話,比以前通過麥克風説話更難。“説話難”,從一個側面凸顯了在社會治理層面,“線上”與“線下”對接帶來的挑戰。

誰都得承認,互聯網深刻而廣泛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不知多少人,每天早晨一睜眼,第一個動作就是摸手機。2016年中國網民數量首次超過7億,人均周上網時長26.5小時,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1.7%,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隨著網絡空間在“線上”快速拓展,大量原本存于“線下”的社會服務、社會治理主體迅速移師“線上”。如今,不僅訂餐、訂票、繳費、報修等生活服務可以“一鍵下單”,就業、法律、註冊等社會服務也逐漸“觸網”。一部手機聯通整個世界,在技術支持和社會動員上已然完成。

面對如此深刻而廣泛的變化,舊形態的社會治理自認難以適應。有群眾反映,雖然辦好了異地醫保,但在京住院要首先跟老家醫保中心報告,什麼病、哪家醫院,甚至病床號都得説清楚,攢齊單據回老家報銷,領錢還要三周後再去一趟。之所以出現類似的現象,緣于全國信息化聯網還存在梗阻,經費的分擔和流動還存有模糊。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後臺”,沒有一個通暢的“網路”,打通線上線下“雙向道”的願望就只能是明明觸手可得,卻總是遙不可及。

“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日前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這三個變化,直擊移動互聯時代治理轉型的緊迫需求。移動互聯時代的社會治理,必須與社會繃得最緊的弦同頻振動。只有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的優勢,聽清楚、想清楚、講清楚,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才能更好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在這樣的進程中,改革治理結構和機制、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自然至關重要,但更需要儘快升級的,是思想認識的軟體。有人仍然把信息看做資源,把分享信息看做丟掉利益,自然比不上把信息當做土壤的人,後者往往能創造出更大收益;有的地方仍然習慣於“堵”和“限”,往往是輿論沸騰了仍在自縛手腳,治理水平自然比不上重視“疏”和“聯”的地方;有的部門仍然習慣於大包大攬,往往是好心費力卻辦了壞事,自然比不上發動全社會協同參與對症下藥。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領導幹部要練就中央提出的四種能力,首先在於轉變看待網絡的態度。從學網、懂網、用網開始,躬身做一個網民,親身上網辦事找感覺,關注網絡上豐富的創新和問題,再把這些可觸可感的體驗與治理轉型結合起來。

英特爾公司前CEO貝瑞特遊覽長城時,曾專門詢問烽火臺的作用。得知它是傳遞軍情的設施之後,貝瑞特連連讚嘆,“原來長城不是一堵墻,而是一條路”“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發明了信息高速公路”。網絡強國建設的歷史契機就在眼前,作為坐擁全球最多網民、把治理現代化置於改革總目標的國家,只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的新格局,勇敢地發起自我革命,我們前面的路就會越走越寬。(曹鵬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