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造公共文明建設“首都模式”

2016-10-13 07:3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公共空間日益擴大,生活中有違公共文明的現象屢有發生。新的形勢下,公共文明建設應有一種新的思考、新的突破和新的拓展。經過15年的探索實踐,北京市通過創新模式、完善機制,在公共文明建設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日前,本報記者對首都文明辦主任滕盛萍進行了專訪。

記者: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導行動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是如何産生的?

滕盛萍:為了科學客觀反映首都地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用數據反映出北京市民公德素質,2005年,首都文明辦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提出了“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調查課題。我們從理論上,將公共行為劃分為公共衛生、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公共觀賞、公共參與五個方面,建立了由5個二級指標、37個三級指標構成的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標體系。

根據這一指標體系,首都文明辦每年對萬名市民和千名在京居住外籍人士進行抽樣調查,並對其在公共場所的文明行為進行大規模現場觀測,經過綜合分析,並經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統計學等多方面專家進行反復論證,最終得出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

對應公共行為指標,我們對精神文明工作內容進行了規範調整,提出了環境文明、秩序文明、禮儀文明、觀賞文明、服務文明,其後根據社會發展情況,又增加了網絡文明,由此構成六大文明行動。

根據我們的調查統計,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間,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提升了18.87分。這也充分説明了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導行動的成效。

記者:公共文明引導員隊伍都有哪些職能?有哪些機制保障?

滕盛萍: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北京和所有處在社會加速轉型期的城市一樣,都要有一個公共文明提升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需要對人們的社會行為予以引導。

公共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觀的標尺。公共文明引導員隊伍成立初期,主要在公交站臺引導有序排隊,保持清潔安全的站臺環境。經過多年的發展,隊伍已經走出小小的站臺,逐漸深入北京的大街小巷、春運場站等地,維護著城市的公共秩序,潛移默化地帶動著社會文明的提升。

在這支隊伍的發展過程中,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2010年,正式將公共文明引導員確定為政府購買的公益崗位、專業化的志願服務隊伍。同時,還調整建立了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導協調指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22家單位共同組成,按照“招募社會化、工作專業化、城鄉一體化”的基本原則,建立了長效機制。

記者: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導行動具有哪些特色?引導員隊伍建設有哪些經驗?

滕盛萍:在開展公共文明引導行動中,我們始終注重把握三個關鍵,即:不斷創新、道德實踐和公民主體。比如引導方式,我們倡導柔性引導,既要言傳也要身教。通過公共文明引導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帶動群眾、感動群眾、影響群眾,進而形成自覺,養成習慣。

為了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首都文明辦每年都要安排專門時間,以時事政治、文明禮儀、崗位規範、安全防範、日常英語、手語對話、醫療急救等內容為重點,對各級管理幹部和引導員骨幹進行集中培訓,定期組織引導員開展服務技能競賽。

我們還提煉出“文明引導甘於奉獻,公共責任勇於承擔,團隊榮譽勝於一切,神聖使命重於泰山”的團隊誓言,建立了引導員隊伍基層臨時黨支部,這些都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記者:在推進首都治理現代化方面,北京市公共文明引導行動發揮了哪些作用?

滕盛萍:我們的公共文明引導員隊伍,都是最基層的市民群眾,也最接地氣。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共文明引導行動不僅創建了城市良好的公共秩序,也延伸了更深層次的社會功能。

我們開展公共文明引導行動的初衷之一,就是著力治理城市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現在我們的文明引導員,在維護公共秩序的同時,還會配合公安民警,擔任防範安全隱患信息員;協助管理部門對違反交通法規、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亂丟廢棄物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善意提醒和規勸;每年春運、冬季鏟冰掃雪等應急任務,引導員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已經成為政府城市建設和管理服務中的一支重要的輔助隊伍和應急力量。(記者 王昊男)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