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貴州:中藥材産業讓山區群眾有了“甜蜜事業”

2016-10-13 16:4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10月13日電(記者 汪軍)雖然距離天麻收穫的季節還有一個月,但種植戶田茂朝早已按捺不住了。因為等到採摘完畢,他就打算買入一輛小轎車,和現在手上的摩托車“各司其職”:轎車進城、摩托進山。

金秋時節的貴州省德江縣高山鎮鳥溪村,天空飄雨,夾雜冷涼。走進村民田茂朝的家,他穿著雨靴,準備進山照料天麻。“眼看今年10萬元的‘天麻錢’就要到手了,每天必須進山檢查,害怕野豬破壞。”他話語中毫不掩飾將迎豐收的激動和喜悅。

德江有著“中國天麻之鄉”的稱號,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天麻品質優良,市場走俏。經過40多年發展,天麻産業聞名遐邇。尤其是近年來,通過大量科技投入,野生天麻馴化為家種。加上貴州堅持把發展中藥材産業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優勢産業,德江天麻更是發展喜人。

德江縣高山鎮阡豐村村民冉啟華和天麻已經打了40年交道。去年,他種了300平方米天麻,一年下來收入6萬元。近年隨著天麻基地、合作社逐步興起,他每年又增加了兩三萬元“打工收入”。

在鳥溪村,茂盛天麻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了周邊4個村發展,今年解決了100多村民就業。合作社副理事長田茂舉介紹,目前正在建加工廠,今後打算延長産業鏈。過去,外出務工的人們一年到頭能結余千把元錢。如今,德江依託天麻建起10家專業合作社,6家加工企業,當了幾十年的“千元戶”成了“萬元戶”。

近年來,通過項目扶持、園區帶動,貴州中藥材産業很好地發揮了脫貧效應。到2015年,中藥材種植覆蓋農戶達到163萬人,其中貧困人口超65萬人,帶動100多萬農民參與發展實現增收。

貴州安龍縣因發展鐵皮石斛而逐步成為貴州省中藥材重點縣。棲鳳街道者貴村村民陳健是布依族,目前在一家基地上班。“不被風吹雨淋,沒有肩挑背扛,每個月就能賺2000元錢。上有老下有小,家門口上班最合適了。”她説。

在安龍,兩年前成立的大秦光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依託大棚發展起了中藥材。走進大棚,靈芝、白芨、三葉青等中藥材盡收眼底。附近村民雷國會在這家公司上班。記者在大棚裏見到她時,她正忙著澆水,“在自家地裏幹活,經常是一身太陽一身雨,現在在大棚裏感覺輕鬆多了,每個月工資有1800元,離家也近。”她笑著説。

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石漠化較為嚴重,不少地方岩石裸露,種植難發展。近年來,當地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山旮旯人生活一天一個樣。過去,“滿山石旮旯,缺水少泥巴;只見姑娘嫁出去,不見媳婦來安家”,這首廣為流傳的民謠,是黔西南義龍實驗區德臥鎮生態環境的真實寫照。

德臥鎮大水井村村民陳洪告訴記者,這首民謠如今正在被另一首民謠所取代:石旮旯種金銀花,一家老小全靠它;又好看來又找錢,金銀花變金娃娃。金銀花是一種傳統藥材,陳洪今年發展了15畝,每畝産600斤,平均10斤曬成3斤半成品,半成品單價10元。

中藥材産業讓貴州部分山區群眾有了“甜蜜事業”。貴州提出,到2020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700萬畝,年産量達到280萬噸,總産值達到200億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