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疆軍區某炮兵團:從紅軍“鐵騎”到“戰爭之神” 

2016-10-14 19:2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烏魯木齊10月14日電(樊永強、羅未來、何方龍)新疆軍區某炮兵團是一支歷史厚重的紅軍部隊,1931年3月誕生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在85年風雨洗禮中,先後參加戰役戰鬥400多次,歷經20余次改編整編,最終由紅軍“鐵騎”轉型發展為“戰爭之神”。

新時期以來,新一代“鐵騎”傳人根植紅色基因、發揚紅軍傳統,奮蹄疾馳在矢志打贏的強軍征程中。

奇襲會寧,策應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甘肅會寧,80年前紅軍三大主力在這裡勝利會師。某炮兵團的前身——紅25軍騎兵團,千里奇襲會寧縣城,打響了勝利會師的第一槍。

1936年9月30日晚,時任團長韋傑、政委夏雲延採用晝伏夜行的方法,兩天急行100多公里到達會寧縣城附近。“敵人沒料到紅軍來的這麼快,照例打開西城門,埋伏一夜的官兵趁機突入會寧城內,不到一小時就結束戰鬥……”曾參加修訂團史的團政治處宣傳股幹事邱宏宇向記者講述了戰鬥經過。戰後,朱德總司令盛讚:“這是一支英勇善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紅軍‘鐵騎’。”

“有仗敢打、打就必勝。”政委王偉説,85年來,一代代“鐵騎”傳人秉承革命傳統,始終瞄準戰場、聚焦打贏,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2012年9月,這個團隨師參加“天山—2012”實兵檢驗性演習。他們千里機動南疆某訓練基地,創下當時機動距離最遠、出動兵力最多、聯訓科目最複雜、實彈射擊最優異等多項紀錄。2015年5月,新疆軍區組織崗位練兵比武競賽,這個團參賽的28名官兵頂住壓力,最終斬獲7金6銀3銅。

一個團是一個鐵拳,一個人是一把尖刀。創建以來,團隊先後涌現出“特級戰鬥英雄”李樹茂、“戰鬥模範”劉春雷等600多名英模。2008年,以劉春雷為原型創作的《中國騎兵》,真實還原了他們不畏生死的鐵血戰鬥史,在軍地引起強烈反響。

改制換裝,向現代化正規化炮兵轉型跨越

1952年4月,根據軍委定型定編要求,這個團整建制由騎兵部隊合編成炮兵營,邁出現代化正規化炮兵第一步。

編制縮小了,可官兵的憂慮變大了:“離開熟悉的戰馬,丟掉心愛的馬刀,我們的‘看家本領’不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本領恐慌催生練兵熱情。他們大力開展正規化訓練,大膽進行技術革新。三年後參加原蘭州軍區實彈射擊考核,目標命中率達87%。

這樣的本領恐慌何止一次!從紅纓槍到手槍,從大刀駿馬到汽車火炮,10余次的改制換裝中,官兵的步子邁得鏗鏘有力,實現了一次次華麗轉身。

2011年,是全團官兵最興奮的一年。這一年,融機械化與信息化于一身的某新型突擊炮列裝部隊。

“不管從摩托化向機械化、信息化轉型的道路多艱難,都要一往無前走下去!”第一任突擊炮連連長王衝道出了官兵的心聲。

他們利用每週一次的“諸葛亮會”探討交流訓練方法,抽調骨幹力量成立攻堅小組,加班加點克服訓練重難點問題,不到3個月時間,連隊就形成了戰鬥力。2014年4月,突擊炮連向軍委首長彙報表演,36發炮彈全部命中目標,受到在場領導交口稱讚。

冬季拉練,毛主席批示“這樣訓練好”

1970年11月,某炮兵團所在師將冬季野營拉練的做法上報中央軍委,毛主席親筆批示:“這樣訓練好!”從此,一場場規模浩大的冬季野營拉練在全軍掀起。

實際上,冬季野營拉練的起源,正是從這個團開始的。

為研究探索部隊在新疆複雜地形、艱苦條件下野戰生存能力,從1968年5月開始,他們就先後組織部隊在酷暑、嚴寒條件下野營拉練100余次,行程萬餘公里,穿沙漠、翻雪山、走戈壁,訓練偵察、警戒、防空、露營、工事構築等科目,探索出一套部隊野外訓練的新路子,後在全師進行了推廣。

“如今,我們冬季野營拉練也發展成了冬季適應性訓練,並逐漸邁向實戰化訓練,科目也與時俱進發展成了‘走、打、吃、住、藏、供、管、聯、救、修’等訓練。”團長陶立民介紹説,40多年過去了,歷代官兵通過創新訓法戰法探索戰鬥力提升的步伐從未停止。

2014年,這個團首次引用《千分制》評分細則量化炮兵部隊實兵演習成績,並主動與陸航、電子對抗等兵種部隊加強聯合演練。在“蘭字-2014C”實兵檢驗性演習中,通過對9種能力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最終以927.84分被上級綜合評定為優秀。

2015年7月,這個團首次整建制奔赴海拔4300多米的崑崙雪域開展使命課題訓練。為解決高原高寒缺氧、電磁環境複雜等因素對人體機能和武器裝備效能影響的問題,他們探索創新出“相同專業對抗訓、分段作業精細訓、互為條件整體訓”“整建制參與對抗、多敵情連貫設置、全過程檢驗評估”等“高原訓練八法”,大大縮短了訓練週期,提升了訓練效能,並在實彈射擊中實現首發命中、首群覆蓋。

“不管未來作戰形式如何變,能打勝仗的目標不會變。只要思維模式不僵化,在創新訓法戰法上下足功夫,紅軍‘鐵騎’就沒有翻不過去的高山。”陶立民堅定地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