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梵凈山下“訂制”江南風光——江蘇助力貴州銅仁雲舍村精準扶貧紀實

2016-10-18 19:0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京10月18日電(記者陳剛、汪軍)桂花在湖邊開放,涼亭點綴在竹林間,神龍潭流出的泉水在楊柳林中蜿蜒流淌……金秋時節,走進貴州銅仁江口縣梵凈山下的“土家第一村”——雲舍村,一派阡陌交通、小橋流水的江南風光,吸引遊客紛至沓來。

中午時分,佳佳樂飯莊的老闆楊雙平忙個不停,他正給兩撥客人打糍粑。今年51歲的楊雙平,以前常常外出做泥水工,到過天津、浙江等地,收入不穩定。最近兩年,隨著雲舍村鄉村旅遊的發展,他和妻子一起經營起了農家樂。

“以前雲舍到處都是木瓦房子,路是泥巴路,一年下來只有1萬元收入,現在大變樣了,修得跟城裏一樣,一年七八萬元問題不大。”打完糍粑,楊雙平一邊擦汗一邊告訴記者。

村民張梅英以前在溫州打工,現在在家門口賣地方特色食品。米豆腐、幹竹筍、幹白菜色澤誘人,老房子旁新建了一棟三層的新式樓房,通過外租農房給經營者開辦農家樂,每年租金就有4.3萬元。“景區發展起來了,村民日子越來越好,婦女不再出去打工,在家做點小生意就比外面強,孩子也有了陪伴。”張梅英説。

江口縣旅遊局副局長田波介紹,兩年前,雲舍村農家樂只有3家,目前已經有了35家,景區建設過程中解決了300多村民的就業問題,部分村民通過地方小吃生意、開辦旅館、加工土特産等方式,解決了老人和孩子留守的問題。景區建設前,全村1700多村民有600多人外出務工,現在縮減到200人。

雲舍村村委會主任楊小華告訴記者,雲舍村以前是二類貧困村,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經過近年來鄉村旅遊的發展,人均收入超過1.6萬元,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基礎設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雲舍村能有目前的發展,得益於江蘇省蘇州市的幫扶。以往,由於欠缺資金、規劃和宣傳,在世外桃源般的雲舍村,人們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餓不著也富不了。”10餘年來,雲捨得鄉村旅遊也起伏不定,走了不少彎路。

“雲舍5A級旅遊景區項目,在蘇州的量身訂制下理清了思路。”田波説,蘇州的幫扶為雲舍鄉村旅遊重新起步迎來了機遇,幫扶的1500萬元資金,為雲舍村建起了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遊客廣場等基礎設施。如今,獨具蘇州園林風格的入口區、生態濕地區、水上樂園區、民俗文化表演區、民俗文化體驗區等五個區域的項目全面竣工,已于去年5月對外試營業。

對口幫扶不止簡單的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帶來新的發展理念。2013年9月,隨著蘇州對口幫扶銅仁工作的全面展開,蘇州為雲舍開始“定制”江南風光。總投資7億多元的雲舍項目,由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工程規劃總面積1600多畝,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努力把雲舍建成既是5A級景區,又是蘇州對口幫扶銅仁的第一品牌”。蘇州還派幹部通過座談會和現場會等形式,指導景區建設,景區的建設、技術、設計完全運用蘇州相應的發展模式。

同樣,2014年和2015年,蘇州市也分別投入資金1500萬元,援建了銅仁市的松桃縣桃花源村、印江縣鳳儀村。蘇州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3年來,江蘇省、蘇州市及相關縣區開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和全方位的對口幫扶工作,累計投入幫扶資金超過1.5億元,幫助銅仁市建設一批示範帶動項目,助推當地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除了幫扶3個美麗鄉村建設外,蘇州還幫助建設了3所職業學校,支持當地實施農業産業化項目,並先後在蘇州舉辦了縣幹班、中青班等20期、1000余人次的培訓,實地考察學習蘇州的發展經驗和先進理念,大力培養緊缺人才,提高銅仁自身“造血”能力。

在此期間,蘇州下轄的縣級市、區與銅仁市的縣、區全部實現了“一對一”結對幫扶。兩市還搭建了農産品交易平臺、産業招商平臺、産業園區合作平臺、旅遊合作平臺。雙方制定了協同推進農業産業化實施方案,碧江經濟開發區與昆山高新技術開發區共建産業園區;梵凈山景區與拙政園景區開展了“聯誼結盟”,並在拙政園設立了銅仁文化旅遊推廣中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