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秋收起義“紅三連”:在強軍路上鍛造銳利尖刀

2016-10-18 19:1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瀋陽10月18日電(樊永強、王立軍)陸軍第40軍某步兵旅“紅三連”誕生於秋收起義。長期以來,一代代官兵始終把“傳承紅軍血脈、保持紅軍本色、當好紅軍傳人”作為自覺追求,實現全面發展全面過硬,連黨支部被評為“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連隊被原瀋陽軍區授予“戰鬥堡壘堅強紅三連”榮譽稱號,先後榮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

長征路上,3天擊退敵一個團47次進攻

天空飛機狂轟濫炸,陣地燒成一片火海,敵人潮水般涌上來,紅軍將士前赴後繼,掩護大部隊撤退……

“紅三連”連史館墻上的一幅圖畫定格了80多年前浴血奮戰的那一刻。

“這是紅軍長征途中,連隊官兵在上級編成內擔任全軍總後衛阻擊敵人的悲壯一幕!”“紅三連”指導員申海倫告訴記者,1934年10月紅軍踏上長征路後,面對優勢敵人的瘋狂追擊,“紅三連”所在的紅五軍團受命擔起重任,成為黨中央的“鐵流後衛”。

“紅三連”前身是1927年9月“三灣改編”中創建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特務連。1930年8月,連隊改番號為紅一方面軍特務團一連,先後參加了五次反“圍剿”和長征。

在最為慘烈的湘江之戰中,第一天戰鬥後連隊陣地上剩下不到60人,連長、指導員都犧牲了,只剩下三排長羅英初指揮戰鬥。本可以趁敵人立足未穩殺出一條血路,但官兵為了完成後衛任務,面對十幾倍于己的敵人無一人撤退。3天他們打退敵人一個團47次進攻,以鐵血阻擊為黨中央渡江贏得了時間,被譽為“鐵流後衛”。

1935年1月,長征途中,連隊完成遵義會議安全警戒任務。抗日戰爭時期,連隊參加平型關大戰,以肉搏之勢斃傷日寇百餘名,被晉察冀軍區二分區授予“模範連”和“模範支部”光榮稱號。解放戰爭中轉戰八省,被授予“尖刀銳利”錦旗。革命戰爭年代,連隊先後有1430多名官兵血染疆場,用生命書寫了忠誠壯歌。

戰鬥堡壘,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代代傳承

走進“紅三連”,“進了三連門,就是黨的人”等紅色標語處處可見。

今年“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展開後,連隊黨支部召開專題組織生活會,黨員們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真講真批不留情面,共查擺出“奉獻基層思想不牢”等137個問題,開出了黨味、辣味、紅軍味。

不管是在營區還是野外駐訓,“紅三連”都保持正規的一日生活秩序,外出拉練對群眾秋毫無犯,隊列軍容嚴整、歌聲嘹亮。

在“紅三連”,官兵個個都有一種滲透在骨子裏的血性。2010年丹東發生特大洪水,鴨綠江虎山大壩出現100多米的崩塌,“紅三連”奉命緊急馳援。連續15個小時搶險,官兵們在水中打下兩百多根木樁,累計背扛沙袋2.1萬多包,搬運土石方1000多立方米,終於將潰塌的大堤堵住。

強軍路上,鍛造剋敵制勝的銳利尖刀

“我們是三連的‘富二代’,但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當‘啃老族’,要立新功。”這是“紅三連”官兵的集體誓言,他們用能打仗打勝仗標準引導價值追求,不斷續寫新的輝煌。

多年來,“紅三連”始終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體能訓練不斷挑戰極限,技能訓練追求精益求精。戰士夏曉強手榴彈一齣手就是70米以上,號稱“投彈大王”;戰士董廣帥打破集團軍400米障礙紀錄,被譽為“小飛俠”……

連隊充分發揚軍事民主,大膽改變“光憑一發彈、一支槍,拳打腳踢拼刺刀”的老舊作戰模式,引導官兵按照信息化戰爭要求樹立“鋼鐵硬漢+芯片精英”的新時代英雄觀。

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出後,三連堅持用戰鬥力這個唯一標準審視各項工作,聚精會神抓戰鬥力建設。連隊3大專業、11種武器裝備、大小160個訓練課目無一偏訓漏訓,旅組織幹部、士官素質認證考核,連續4年優秀率達100%。

“紅三連”連續10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先後參加上級比武130多次,奪得180多枚金牌,在30余次軍事行動中出色完成尖刀先鋒任務。

[文件名]:XxjdzbC000113_20161018_BJTFN1.xml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