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八零後航天人朱峰登:搞航天的,敢於“折騰”自己是一種敬業

2016-10-18 19:2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李國利、韋琳可、韓紹金)10月19日淩晨,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神十一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入駐天宮。

看著大屏幕上神舟十一號飛越一個又一個測控區,聽到遙測崗位傳來航天器狀態良好的報告,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的操作臺前,一位身形瘦削的青年科技人員劍眉微蹙,從容不迫。

他就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神舟十一號上行控制崗位主管設計師朱峰登。

飛行器的語言,除了數據還是數據

上行控制是直接與飛行器進行溝通的崗位,是天地發令的最後一道關卡。

“航天器于我來説,是一個背靠背並肩作戰的戰友。”朱峰登拿出隨身攜帶的、早已被翻得殘破的指令代號手冊,“在神舟十一號任務準備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扮演好‘設計師’的角色,認識它、了解它、指揮它、依靠它。”

在任務策劃階段,朱峰登首先要構思整個飛控任務。之後,他和同事們加班加點、集智攻關,閱讀近百份技術文檔,摸清航天器的每一個技術細節,設計出科學全面、實施性強的實施方案,保證飛船能夠按照預定飛行程序完成指定動作。

他説,實施方案的大框架搭起後,接下來就要建立起能與航天器溝通的語言體系——遙控指令和注入數據。

指令和數據的設計過程十分繁瑣,工作量堪稱“浩瀚”,涉及計劃、軌道、遙測、軟體等多個崗位,歷經設計、生成、檢查、會簽等多個環節。朱峰登卻笑著説:“搞航天的,敢於‘折騰’自己是一種敬業。”

守門人的使命,除了嚴謹還是嚴謹

遙控發令,是地面與航天器和航天員溝通的最重要的方式。一條指令從生成、復核、會簽、審批、裝訂,到最後發出,要經過七八道關卡。1988年出生的朱峰登,以他這個年齡少有的大將風範,成為把守通往航天器最後一道關卡的“守關者”。

每一條發往太空的指令,都事關航天器乃至航天員的生命,對於準確性、時效性有著苛刻的要求,是任務成敗的關鍵。“令出我手,萬無一失,是這個崗位最最基本的要求和素養。”朱峰登説。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將幾千條指令熟記於心。

“師父要求很嚴,提高發令的準確度沒有捷徑,只能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師從天宮二號主任設計師趙煥洲,朱峰登有著師門一脈相承的嚴慎細實。

在這次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師徒二人再次聯手。

飛控人的特點,除了認真還是認真

從天宮團隊,到嫦娥團隊,再轉入神舟系列的任務準備,在各個團隊中紮實錘煉,朱峰登的身上打上了認真、細緻、穩重的標簽。

身處飛控總體崗位,朱峰登秉承“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人生箴言,凡事都要“做計劃”變成了他的職業病。

出行時,朱峰登是家裏的“活導航儀”,他總是提前規劃出好幾條可行的路線,查詢路況,再分析每一條路線的優缺點,經過縝密思考再進行選擇。

“他對數據和證據有著堪稱頑固的執著,在生活中,他總是用理性的思考讓我們心服口服。”妻子周雪梅幸福地説道,“跟他出去從來不用費心,相信他,就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有了他,九天之外的神舟飛船也顯得不再遙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