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南光山縣:“産業樹”開出脫貧花兒

2016-10-19 16:3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鄭州10月19電(記者 孫志平 顧立林 甘泉)“房前屋後一畝茶,一塘肥魚一群鴨。”記者在河南省光山縣文殊鄉方洼村採訪見到,農民將房前屋後的撂荒地、閒置水塘都利用起來,種茶樹、養麻鴨。如今村裏“五步一茶園,十步一魚塘”,到處綠油油、水盈盈一派美好景象,成為貧困村脫貧路上的明亮色彩。

河南光山縣屬大別山革命老區,是國家級貧困縣,目前還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7萬多人。近年來當地注重培育層次豐富的“産業樹”,精準扶貧成效顯著。其中,既發展了一批如羽絨、油茶等規模化主導産業,同時也圍繞農村房前屋後,發展一批適合貧困戶參與的小微産業。

秋雨濛濛,記者見到方洼村支部書記李信遠時,他正忙著帶領村民給村裏的大塘修整護坡。“這個塘我們以前叫‘碟子塘’,現在叫‘碗塘’。”見記者不解,老李笑著解釋道:“塘裏以前淤泥多,水淺,好比一個碟子;駐村扶貧幹部聯絡水利部門,清淤泥、凈化水質,引導農民養魚養鴨增加收入。這不,‘碟子’就變成了‘碗’!”

不要小看了一畝茶園一口塘,村支書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茶葉經濟效益高,一畝地能有4000多元的收入,是糧食種植的好幾倍。魚塘除了養魚外,傳統飼養的淮南麻鴨是當地的土特産,不愁賣,如今連麻鴨蛋也已經開始由設在村部的“農村淘寶”進行網上銷售。

“每個産業的發展都是從一粒種子開始,都有成為産業‘大樹’的無限可能。”光山縣委書記劉勇説,産業扶貧要精準,既要善謀大事,也需從小處著手。目前,光山縣通過引導群眾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全縣發展茶葉24萬畝、油茶18.7萬畝,苗木花卉7.8萬畝,中藥材8萬畝。其中尤其是羽絨服裝産業、農村電商、油茶産業等已率先發展成産業“大樹”,在全國都具有一定影響力。劉勇説:“以茶油為例,一畝地100棵樹每年就是1萬元收益,正是有了這些産業支撐,到2017年全縣實現小康目標我們有信心。”

光山縣精準扶貧的“産業樹”,概括起來就是以主導産業為“樹榦”,以電商和專業合作社為“樹枝”,以貧困戶為“樹葉”,從而實現“大樹小樹連成林、枝繁葉茂富農民”的效果。

産業扶貧既厚實了脫貧基礎,還激活了農村電商,帶動了專業合作社發展。依託豐富的産業基礎,目前全縣已開各類網店5000余家,從業人員近萬人。2015年,網銷産品百餘種,收入超過20億元。僅去年雙“十一”期間羽絨服銷售就達72萬件。記者採訪中注意到,從事網絡銷售的還有不少是殘疾人、貧困戶。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産業鏈結貧困戶,喚醒他們的脫貧內生動力。有一定勞動能力的經過培訓後順利轉移就業。在寒羽尚羽絨服加工車間,45歲的梅榮賢正在縫紉機前忙個不停,前些年她丈夫因患癌症去世,作為單親媽媽的她還要供養兩個孩子上學,屬於典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俺現在憑手藝吃飯,每年有近3萬元收入,自力更生不求人。”她説:“等兒女都大學畢業,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目前,光山縣有15萬人從事羽絨製品産業,年産值70多億元,為全縣貧困家庭提供了7000多個就業崗位。

在槐店鄉河南聯興油茶公司的萬畝油茶林裏,油茶樹沿著丘陵起伏、一望無際,油茶花、油茶果綴滿枝頭。51歲的程書柏冒著微微細雨一邊摘果,一邊告訴記者,他以前在油茶園打工每天有60元收入。為了把日子過得更好,今年他又專門從公司承包了200畝油茶園進行管護。盛果時節,他忙不過來還得雇人採摘,自己也從“貧困戶”變成了“小包工頭”。

“扶貧先扶志,自力更生很重要。不然會適得其反,助長懶惰,出現‘蹲在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現象。”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駐文殊鄉東嶽村第一書記張煜結合一年的駐村經歷談到,只有因地制宜形成産業支撐,才能真正讓脫貧成效可持續;只有激活了農村的內生動力,才能為貧困村留下“永不撤退的工作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