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動能快速成長——來自上市公司的創新報告

2016-10-20 18:2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許晟、王都鵬)一面是鋼煤行業産能過剩、傳統製造業疲軟,經濟下行壓力仍然不小;另一面則是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快速發展。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創業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發現,效益好的企業一般都有自主技術,在産品、模式、管理等方面的不斷創新,成為快速發展企業的“標配”。

創業板企業快速成長

今年三季度數據顯示我國實體經濟有所改善。今年前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萬億元,同比增長8.4%。

然而,今年1至8月,採礦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70.9%。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部分行業企業舉步維艱,但在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和高科技産業企業為主的創業板,一部分公司表現出快速發展勢頭。

為交通、醫療、建築等行業用戶提供智慧化技術應用服務的銀江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85.4%;

提供工業和城市環保系統解決方案、研發設計、系統集成等綜合服務的中電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利潤同比增長18.57%;

發力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電力和新能源領域産品研發及應用的科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利潤同比增長20.97%……

深圳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516家創業板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計凈利潤同比增長49.48%,明顯比我國企業的平均盈利水平高。其中,計算機、通信這兩個新興行業的凈利潤增幅分別高達70.04%、96.57%。

資本市場融資助力企業創新

身在行業“風口”是企業利潤率高的因素之一,但記者也發現,但凡實現高增長的企業,大多在前期和現在投入大量的人財物,用於産品研發、模式創新等,而上市後的融資渠道增多,為企業研發、創新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走進浙江杭州的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公司董秘田崑崙説,這裡所有的樓房都已被研發人員佔用,而樓前的觀景池和樓後的淺水塘,也是兼具水環境監測與治理實驗功能的“實驗田”。

“企業做科研,就是要創造一切條件為研發鋪路。”田崑崙説,在2008年企業未上市時資金非常緊張,在發年終獎時,管理層一分錢不拿,“哪怕是當時,研發投入也沒減少一分,並常年保持營收10%以上的研發投入”。

上市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融資可能。“如果沒有上市後的融資渠道,企業創新和研發將非常難受。”銀江股份董秘金振江説,完全靠公司業務賺來的錢用來做研發是不夠的。去年,銀江股份通過創業板再融資1億元,專門用於産品技術研發。

創業板企業的研發投入普遍較大。在創業板,2016年上半年已披露研發數據的公司研發投入合計136.53億元,同比增長28.48%,平均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為4.63%,超過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研發投入。

“上市後的融資渠道對企業研發幫助很大。”中小板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利泉説,公司在2013年非公開發行股份融資10億元,用於智慧監控系列産品、智慧建築安全防範系統研發生産等,投入過半時,經濟效益就已經實現。

新動能期待更多創新投入

在不少企業負責人看來,我國未來經濟將更加追求質的增長,只有堅持將不斷創新的能力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信息能力高速提升的時代,任何固有的模式、技術和能力都難以構築長久的核心競爭力,唯有不斷創新。”傅利泉説,創新不僅體現在業務、技術、組織和人才等有形資源,而且涵蓋了文化、流程、領導力、信息與數字化等無形資源。

創新投入換來的是企業市場前沿地位。大華股份目前已躋身於安防行業前列,未來還將加深信息技術、大數據、雲計算與視頻監控行業深度融合;聚光科技多款産品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煙氣連續在線監測産品市場佔有率達25%等。

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工業高技術産業投資1.38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比全部工業投資高8.9個百分點。

而在更廣大的領域,創新帶來的新動能正快速成長。今年前8個月網上零售額仍保持25%以上的高增長;在線醫療、在線教育、在線約車等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