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新辦就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情況舉行發佈會

2016-10-20 20:41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新辦就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情況舉行發佈會 中國網 李佳 攝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6年10月20日(星期四)下午3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介紹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主持發佈會 中國網 李佳 攝

[主持人 胡凱紅]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請到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的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海關總署加工貿易及保稅監管司司長鄭漢龍先生。

下面先請孫毅彪署長介紹情況。

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介紹情況 中國網 李佳 攝

[海關總署副署長 孫毅彪]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今天下午的新聞發佈會,首先我代表海關總署感謝各位長期以來給予我們海關工作的關心、理解和支持。今天想利用這個機會,介紹一下海關對加工貿易和保稅監管業務方面發展的情況,就海關總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優化監管服務、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等工作進行交流。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條戰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海關系統也一樣。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預期向好。昨天,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同志已經發佈了相關的經濟指標,令人鼓舞。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經濟運行當中也面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我國外貿特別是加工貿易正面臨挑戰和新的不確定因素。據海關統計,今年1-9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7.5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9%。其中加工貿易進出口5.16萬億元,同比下降7%,下降的幅度比外貿整體要大,加工貿易佔我國外貿總值的29.4%。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作為加工貿易的重要載體,今年1-9月實現進出口2.78萬億元,同比略降0.4%。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第三季度我國外貿出現回穩向好的跡象,第三季度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1.1%、0.4%和2.1%,比如8月份進出口總值2.2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8%,其中加工貿易是654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回穩向好的跡象十分可喜,也非常來之不易。我們分析這個回穩向好的跡象主要原因: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成效逐步顯現,國內需求增加,前三季度我國實際進口貨物數量同比增加3.2%,去年全年則為減少1.8%;二是進口商品價格跌幅收窄提高了進口總值,前三季度我國月度進口價格下跌5.3%,較去年全年收窄6.3個百分點;三是外需轉暖也帶動了出口增長,8月份美國咨商會公佈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1.1,為去年9月以來的最優表現。我們期待四季度外貿有更好的表現。

加工貿易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加工貿易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發展。近年來,國務院先後印發了《關於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方案》、《關於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若干意見》。海關總署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抓手,推動各項政策措施和創新制度落地見效。

一、 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一是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把“放管服”改革作為轉變海關職能實現方式的“先手棋”,先後取消加工貿易備案等8項行政審批事項,加快建立權責清單,上個月跟商務部一起在全國範圍內取消加工貿易合同審批和內銷審批,有效地激發市場活力。

二是引導産業鏈向高端延伸。通過創新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加工貿易保稅監管模式,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新型貿易業態發展。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1.12億票,進口總額達173.1億元,為消費者提供質優價廉配送快的新選擇。

三是促進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積極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聯合有關部門調整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近2000項,淘汰“兩高一資”落後産能。今年前三季度,加工貿易高新技術産品進出口值到2.66萬億元,佔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的51.6%。加工貿易增值率由1996年的35%上升為2015年的80%。

四是推動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積極推動加工貿易向內陸和沿邊地區44個重點承接地梯度轉移,2016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區加工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0.8%,佔全國的比重從2010年的4.4%上升到15.4%,提高11個百分點。

二、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 

一是服務國家戰略。海關總署緊緊圍繞“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要求,不斷優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佈局。在這三大戰略的省市區域,共有海關特殊監管區116個,佔全國總數的89.9%。同時,新設特殊監管區域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重點傾斜,2015年以來,中西部及東北地區新設特殊監管區域7個,佔新設總數的63.6%。

二是拓展區域功能。積極探索賦予區內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內銷貨物選擇性徵收關稅、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等試點,創造有利於區內企業對接國內國際市場,延伸産業鏈價值鏈,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發展環境。

三是促進新型業態發展。積極支持保稅展示交易、融資租賃等新型貿易業態發展,引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向高端製造、物流、研發、維修、銷售、結算等方向轉型,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

四是注重發展質量。2010年以來,我們按照國務院整合優化的要求,嚴格設立審核考核評估和實施退出管理,特別是去年以來,先後對土地利用率不達標的41個特殊監管區域進行通報整改,引導區域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

三、支持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 

大家都知道,從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以後,國家又批了天津、福建、廣東,現在是四個自貿試驗區。在前期自貿試驗區的實踐過程中,一是創新海關監管制度。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先後推出了一批給企業帶來實惠和便利的海關監管創新制度。比如“先入區,後報關”、“區內企業自行運輸”、“智慧化卡口驗放”、“集中匯總徵稅”等等,涉及到四個區域,共七個直屬海關,創新制度總數187項。據上海美國商會發佈的《貿易環境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 “先入區後報關”創新制度企業認可度達87.8%。前不久,中央決定在遼寧等省市新設7個自貿試驗區,海關正按照“圍繞定位、注重特色,創新引領、分類施策,先行先試、複製推廣”的原則,研究制定海關支持措施。

二是加大複製推廣力度。2014年以來,先後在全國海關複製推廣了自貿試驗區25項海關監管創新制度。

三是推進“放管服”改革。轉變監管理念,取消、下放、放開審批事權和限制,公佈權力責任清單;全面推行“互聯網+行政審批”、智慧化卡口、通關無紙化等便利措施;實施“海關AEO國際互認、企業信用信息公開”等制度,逐步建立企業自律、多方共管的新型監管模式,努力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以上是我今天要發佈的主要內容,重點是圍繞加工貿易轉型發展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下面我願意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謝謝大家。

[主持人 胡凱紅]下面開始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大家知道,加工貿易一直佔據我國外貿的半壁江山。從今年海關公佈的數據來看,加工貿易進出口的數據呈現比較明顯下滑的態勢,請問孫署長,具體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另外,下一步海關總署是否會針對這個情況推出具體措施來促進加工貿易的回穩向好。謝謝。

[孫毅彪]這位記者朋友提到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加工貿易剛才已經説了,前三季度我們是5萬多億人民幣,負增長7%。原因:

一是主要從外部看,世界經濟現在增長乏力,外需不振,影響我們的出口。根據世界銀行報告預測全球的經濟從2.9%現在已經下到2.4%,從世貿組織最新9月份給出的預測,全球貨物貿易從2.8%下降到1.7%,在下滑,這是大的外部環境。

二是主要是面臨雙重的擠壓。一方面是來自西方發達的經濟體,他們對於高端先進的製造業採取回流,要轉出去。這是一重擠壓。另外一重,作為中低端的加工貿易的製造業,新興經濟體,像東南亞這一帶,利用它的要素成本低,像勞動力、土地、資源,參與這方面的競爭,因此也有一部分轉出去了。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雙重擠壓。

三是我們自身現在也需要轉型升級。傳統加工貿易從生産能力、要素成本都發生了變化。加工貿易改革開放30多年前,我們説三大紅利,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我們有土地,勞動力成本低,還有全球化的紅利,就是國際市場紅利。現在這些都發生變化了,更重要的是現在對於産品的質量檔次、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工貿易需要有一個轉型過程。

四是貿易摩擦。現在某些國家對我們實施很多所謂的“貿易調查”、“貿易救濟”。像商務部公佈今年1-8月份,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們發起80多起貿易調查,金額達到100億美元以上。數字都是兩位數增長。因此我們的外部環境現在也是壓力很大。我們注意到,最近WTO專家評估委員會對美國13起對我們發起的貿易調查,認定它是敗訴。因為違反了世界貿易的規則,因此有一些國家是濫用規則,採取貿易保護措施,這對整個國際貿易的發展是不利的。

另外再加一條,加工貿易現在數字看起來好像是下來了,但是它的結構在發生變化。現在的加工貿易趨向於內源化、本地化甚至國産化率在加大。昆山地區加工貿易企業,95%零部件國內採購在本地完成,像重慶5+6+800,5個品牌商,6個代工企業,800個是我們自己的零部件配套企業,由於國産化率高,依賴於進口的就少了。從結構上來説,這對我們是有利的。

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海關採取的措施剛才介紹了,一是按照中央的統一要求,簡政放權,給企業創造更加寬鬆便利的環境。二是推動東部轉型升級,將東莞和蘇州設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重點從原來的製造向研發、設計、品牌轉變。像東莞地區2000多家企業擁有1.1萬個自主品牌,蘇州有幾千家的企業目前形成了研發中心,這種我們大力扶持和支持。三是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一個方面是加工貿易會帶來當地産業結構的調整,另外從就業來説,它創造了很多的就業。加工貿易直接就業是4000萬,間接就業是6000萬,這樣加起來就是1個億。再就是考慮我們的國情,需要區域平衡。

我們在採取的措施當中,向中西部轉移的加工貿易企業,保留企業原有信用類別不變,如果企業設備原材料轉移,採取減半甚至是減免保證金等措施,讓企業有更加寬鬆的環境去從事它的工作。我們鼓勵發展綠色加工貿易,就是優化産業結構,我們剛才介紹對2000多種商品目錄進行調整,有的是限制,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不是説把污染帶過去,要符合環保的要求,但是也有一些是可以放開的,包括機電等等。因為我們現在加工貿易中機電類産品佔八成以上,這是加工貿易的主體。

再有對於戰略性新興産業,新型貿易業態我們也有相應的措施,尤其是對於品牌建設給予保稅政策和全力支持。我們鼓勵企業向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集中,現在全國有129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它的政策優勢、功能優勢、通關優勢都相對較好,我們想通過這些措施促進加工貿易更好地健康發展。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我們知道,為解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國家出臺了整合優化的政策和措施,請問這方面的發展現狀是怎麼樣的?海關又有哪些措施和成效?下一步我們的具體思路是什麼?謝謝。

[孫毅彪]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我把它概括為由國務院批准在我國關境內實施稅收等優惠政策,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多元化業務,由海關實施監管的特定區域。國外一般叫自由貿易園區。這跟自貿區的概唸有相似,但是內涵不一樣。海關特殊監管區發展怎麼樣,大家很關心,我把它概括為總體平穩、穩中提質、需求很旺、作用突出。

目前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共有129個,到目前為止這個數字還在發生變化。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為國務院事權,由海關總署牽頭會同十個部委共同審核報批。我們現在正在辦理的有12個,還有50多個待辦。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作用,一是支撐了我國貿易大國地位,目前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年進出口值約6300多億美元,封關運作面積277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進出口值達23億美元。

二是提升了國際分工水平,加快了産業轉型,有很多的跨國公司入住。三是促進了東中西部區域協調發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的發展得特別好,像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是我國第一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僅僅十平方公里,去年一年的進出口值959億美元。像深圳、昆山,包括中西部地區鄭州發展都很快。據統計,上百億美元的有18個,10億到100億的是39個,1億美元到10億美元43個,1億美元以下的十來個。狀況怎麼樣,數字擺在這裡。2012年國務院出臺了國發58號文,去年又出臺了《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方案》,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將此列為改革任務之一。因此我們會同十個部門一起來辦這件事,研究怎麼能夠讓它發展得更好。 

一是整合優化區域類型和數量。現在有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跨境工業園區六種類型,今後原則上統稱為綜合保稅區,這是方向。因此,我們最近也在進行整合,現在除了青海、西藏,其他省市都有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基本上是這樣的佈局。 

二是重點優化産業結構,促進新型業態發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一是要“長”,“長”是指産業鏈要延伸,不能光是一個製造,還要有研發、售後服務,提高它的價值和附加值。第二是要“高”,“高”是核心價值,我們跟國外的很多加工製造比拼的就是核心競爭力,因此要向高端製造進行拓展。第三是要拓展它的功能,剛才在發佈詞裏已經提到,我們要使海關特殊監管區裏的功能拓展,按貨物狀態分類監管,選擇性徵收關稅等等,這些我們正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有序地按照中央要求推進之中。 

對於發展不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我們進行考核,從去年開始對41個不達標的尤其是土地利用率低的,特別是規劃幾平方公里,只開發了一小部分、大部分土地還閒置的,我們提出了整改要求,黃牌警告、對不整改的就要紅牌退出。目前有整體退出,也有部分退出。我們也跟地方政府、管委會講清楚,要動點真格的,因此我們預計,41個區域整改到位以後,土地利用率會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十幾個百分點。 

我們下一步的考慮是,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發展跟“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銜接起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多類似我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自貿園區,我們也要在沿線國家海關間實現互聯互通,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好的便利通關措施和制度,實現國際産能的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動。我們也願意在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謝謝。 

[經濟日報社記者]請問孫署長,剛才您提到關於加工貿易促進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的方向提出一個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海關加工貿易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什麼?我們海關在這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謝謝。 

[孫毅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著眼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提出的很重要的戰略部署。我理解,解決這個矛盾的核心問題,就是要使得我們的供給結構適合於需求結構,兩者要互動,並且要相適應。比如在加工貿易當中,你生産的産品如果沒人要,這叫什麼呢?這叫剩餘産品,庫存起來的。一方面導致産能過剩,另一方面又不能提供有效供給,不是説生産越多越好。我想中央提出這個決策,用改革的辦法來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意義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産力,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這樣的問題。你剛才提到海關尤其是加工貿易在這個問題上的著眼點在哪,從哪個角度著手來體現改革,你關注的可能是這樣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在思考的。 

從海關來説,要從穩增長、提質量、促轉移、抓創新、優服務五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一是穩增長,要保持加工貿易一定的量。加工貿易的特點就是承載國際産能轉移,因為加工貿易是有訂單的。訂單表明什麼?表明市場。市場是什麼,就是需求。並且它不是從國內要市場,是從國際要市場。現在有了一些變化,就是統籌兩個資源、兩個市場的問題。最早加工貿易是“三來一補”,制度設計、政策設計都是出口導向,因此給它保稅、免稅、退稅,現在發生了變化。有些是要出去,有些可能要內銷,因此我們提出是“優進優出”就是這個道理。加工貿易現在總量佔比是29.4%,去年加工貿易1.25萬億美元,佔外貿總額比例是31.4%,1-9月份的數據下了兩個點,原因剛才已經介紹過。我們從穩增長的角度,尤其是保份額、拓展市場、佔有市場等方面要下功夫。加工貿易從發達經濟體來説,數字有一點下來,但是新興經濟體數字在增加,因此我們還要在國際市場上尋求平衡,以保證加工貿易穩增長。

二是提質量,提檔次。以前有一個概念,我們的加工貿易都是低端的,生産的東西,污染留在我們這裡,我們就收一點工繳費,很便宜。像芭比娃娃再普通不過的玩具,20塊美元裏面我們收35美分,可能工資還得在這裡扣一部分,大頭都給人家賺走了,是不是有這樣的觀念,這也是客觀的,這是我們起步階段。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我們也可以生産一些高端的産品。只有落後的技術,沒有落後的産品。我們提質量是向更高的目標發展,因此我們現在鼓勵高端製造,對生産先進型、技術型的企業給予政策,用保稅制度來給予這些企業更加寬鬆的經營環境,包括研發、維修、品牌建設等,這些都是提質量的一個範疇。 

三是促轉移。從佈局來説,加工貿易要讓它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這是我們的一個方向。目前我們在中西部地區培育了44個承接地。但實事求是地説,中西部地區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相對不發達的地區的基礎設施現在還不夠完善,産業配套還不夠完整,物流成本比較高。當然像重慶、成都、鄭州這些是例外,包括西安,現在都起來了。再有現在中西部的人才和技術也比較欠缺。中央有好的政策,地方有積極性,我們一定能夠實現加工貿易很好地轉移。 

四是抓創新。我們海關解放思想,實施改革,也歡迎記者朋友們給我們提寶貴的意見,如果聽到企業有什麼反映甚至批評,給我們提出來,我們一定會認真誠懇地接受。我們覺得創新實際上是上層建築的改革,目的是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剛才我們已經介紹了加工貿易方面的創新舉措,就是為了發展生産力。 

五是優服務。海關在口岸是一個執法部門,依法行政,為國把關,對人民負責,我們要提高我們的執法質量、服務質量、服務水平。我從以上這五個方面對記者朋友提出的這個問題進行解答。謝謝。 

[中國新聞社記者]請問孫署長,目前廣東、上海、天津、福建四個自貿試驗區都包含了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請問這些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自貿試驗區的關係是怎樣的,同時請您介紹一下海關在支持自貿試驗區發展有哪些改革和創新的做法?謝謝。 

[孫毅彪]首先我要説這個關係。自貿區、自貿園區、自貿試驗區,看起來都差不多,內涵不一樣。自貿區,英語簡稱FTA,實際上是一種協定,是國與國或國與單獨關境區之間的一種給予貿易投資便利、開放市場的協定,包括稅收優惠等。自貿園區,中國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指一個國家關境內的一個區域,通常劃定幾平方公里,享受稅收優惠,開展多元化業務,海關實施監管。這兩個應該可以區分,一個是國與國或者國家與單獨關境區域間的協定,一個是國家境內的區域。自貿試驗區是什麼?我説自貿試驗區是上面兩種的結合,所以“試驗”這兩個字很重要,請大家不要給省略了。從功能上講,自貿試驗區就是以貿易便利化為主體的貨物貿易與投資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自貿體系的一種結合。因此,前面第一個自貿區叫FTA,我們自貿園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叫FTZ,自貿試驗區是FTPZ。

剛才已經介紹,海關已經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實踐了三年,天津、廣州、福建也已經一年多。因為這是探索改革開放尤其是發展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途徑,積累新的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牢記中央領導對海關工作的要求,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按照這個要求再進行探索。截止到今年前三季度,四個自貿試驗區已經有4.5萬家企業,實現進出口總值1.12萬億人民幣。從海關的改革來説,一是圍繞通關便利,在700多平方公里自貿試驗區中,有16個海關特殊監管區,這16個海關特殊監管區佔的面積不大,78平方公里,進出口産值是非常高的,因為它有不同的政策。其他的區域就是自主創新。我們對貨物貿易實施通關便利。目前,全球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中的60條貿易便利化核心措施已有53條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實施,也就是説國際高水平貿易便利化措施在這個區域幾乎已經實現了,當然我們還要繼續努力。 

二是保稅業務改革。在自貿試驗區,我們開展了很多試點,比如保稅展示交易、維修檢測、期貨交割、融資租賃、文化保稅交易等新型貿易業態,都涉及到保稅業務的改革。

還有企業管理的改革,我們推出企業自主管理,高資信企業進口貨物可以自己申報、自己打單、自己交稅,海關加強事中、事後管理,可以稽查。這種方式也是在做一些改變。

另外我們創新通關監管制度。現在已經開始試點全國通關一體化。在一個關報關視同在全國報關,信息全部聯網,全國40多個直屬海關,今後都是一個整體。目前通關無紙化比例已經超過90%以上。像這些改革對於企業來説,能夠得到很大的便利。我們將把一些可以試的、探索的改革創新,放在自貿試驗區當中進行積極探索。 

現在的四個自貿試驗區涉及到七個直屬海關,一共創新了187項海關監管制度,我們進行梳理、篩選、合併之後,全國推廣25項。前不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作為第三方,對自貿試驗區創新制度進行了評估,有19項可以在全國複製推廣,涉及到海關13項,13項當中11項由海關總署牽頭,還有2項我們配合相關部委推進。不久前,中央決定在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七個省市設立新一批自貿試驗區。因此,“1+3”還要“+7”,我們正在研究支持的方案,到時候非常願意跟記者朋友們來分享,也歡迎你們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 

[主持人 胡凱紅]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孫署長,謝謝鄭司長。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