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6%背後的“含金量”——工業經濟傳遞出積極信號

2016-10-21 07:1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怎麼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5.8%、6.1%和6.1%;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41個工業大類行業有18個行業增速同比加快,全國有21個省份工業增速快於全國平均水平。”10月20日,工信部總工程師張峰在國新辦發佈會上提到。

這些數據背後有著怎樣的“含金量”?當前,我國工業運行呈現何種態勢?傳遞出哪些積極信號?未來我國工業發展的動力又是什麼?

工業企穩勢頭增強

5.8%、6.1%、6.1%……“從季度趨勢來看,工業企穩勢頭有所增強。”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説,從主要行業來看,18個增速同比加快行業的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2.8%,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65.4%;從地區情況來看,佔全國工業增加值近五成的江蘇、廣東、山東、河南和浙江5省工業增速都在6.6%到8%之間,有力支撐了全國工業的平穩運行。

同時,企業效益在持續改善,市場信心逐漸回暖。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6%,實現利潤同比增長8.4%,其中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4.1%,扭轉了去年以來企業利潤持續負增長的局面。

正如很多專家預判的那樣,當前一些經濟指標也在出現積極變化。9月份,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0.1%,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自2012年3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儘管回升幅度不大,但具有標誌性意義。”黃利斌説,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也連續2個月達到50.4%,為2014年11月份以來的月度最高,“這説明製造業的擴張動力是有所增強的。”

在黃利斌看來,工業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穩的力量在增加,好的跡象在增多,趨穩向好的態勢正在確立。

新動能不斷孕育

國內首臺大直徑聚乙烯離心機設備等一批重大裝備自主研發取得新突破;食品、産業用紡織品、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等符合消費需求升級方向和品牌引領的行業運行良好……

今年以來,我國在工業領域加快推進“中國製造2025”五大工程,實施製造業技術改造升級,使得新興産業發展態勢良好,工業新動能正在不斷孕育。

據統計,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0.6%,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2%,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0%以上;裝備工業和電子製造業的增加值增速也分別達到9.1%和9.7%;新能源汽車産量快速增長,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增長30%以上,太陽能電池、光電子器件産量增長20%以上;智慧手機、智慧電視産量分別增長12%和15%。

當然,新動能的良好發展勢頭也在投資領域有所體現。“製造業投資是民間投資的主要方向,市場化程度高。目前,這部分投資已經企穩,其中消費類和高端製造業投資增速回升明顯,這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召元説。

去産能漸顯成效

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序推進,鋼鐵、煤炭等資源性行業的去産能工作也取得積極進展。黃利斌説,前三季度,鋼鐵和煤炭去産能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80%以上,市場秩序和企業效益狀況也在改觀,10月中旬,國內市場的鋼材和煤炭價格比年初分別上漲了30%和50%以上。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至8月份,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好于預期,全行業實現利潤215億元。另外,煤炭行業也扭轉了前7個月利潤下降的局面,實現了正增長。

“四季度是汽車、家電下游行業的旺季,當前寶鋼産銷已處於緊平衡狀態。”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志浩説,今年鋼鐵産銷量大於預期,鋼鐵去産能的效果逐步顯現。

工信部表示,去産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未來將繼續開展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和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倒逼過剩産能退出,加強社會監督,嚴防弄虛作假、死灰復燃;同時,嚴控新增産能,堅決防止邊減邊增。

製造業升級任重道遠

當前,國內外經濟正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動能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那麼,未來我國工業發展的動力在哪?

黃利斌表示,除了培育發展新動能之外,還要加快修復和提升傳統動能。“前三季度,製造業增加值增速是6.9%,高於GDP增速0.2個百分點。製造業仍然是經濟穩定的主要力量,對整個經濟運行起著‘穩定器’的作用。”

他認為,當前,在我國製造業總量中傳統行業的比重仍然高達86%,存在高端産品供給能力不足、中端産能嚴重過剩、低端競爭優勢減弱等問題,“這既是挑戰,也是動力,要攻堅克難,加快改造和提升傳統製造業”。

此外,前三季度,非公有制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高於整體工業增速1.8個百分點,在工業增加值中的佔比達到75%;工業領域的民間投資佔工業總投資的比重也在80%左右。專家表示,“進一步激發民間的經濟活力,是實現工業經濟平穩增長、運行的重要基礎和支撐”。(記者 劉坤)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