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自動化“拉鏈車”深圳上崗,
潮汐車道能否疏通“擁堵長龍”?

2016-10-25 15:4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深圳10月25日電(記者 孫飛、陳宇軒)10月24日,可機械化“吞吐”道路隔離帶的“拉鏈車”在深圳上崗,國內首條快速路自動化潮汐車道正式啟用。

在交通擁堵日漸成為“城市病”的當下,潮汐車道能否疏通“擁堵長龍”?未來是否可在深圳其他道路乃至其他城市推廣?

自動化潮汐車道啟用 車輛通行能力提高逾20%

記者在24日晚高峰的深圳布吉路、文錦北路看到,隨著“拉鏈車”連續“吞吐”道路水馬隔離帶,水馬隔離帶便呈“S”形移位一幅車道。隨著水馬隔離帶的移動,進城方向隨即由5車道減為4車道,出城方向則相應增加1車道。

“潮汐車道參照美國金門大橋相關經驗定制形成,潮汐車道‘拉鏈車’的變道作業速度可達5-10公里/小時,可像調整‘拉鏈’一般,按照車流量隨時‘吞吐’為潮汐車道專門研製的水馬組合體,動態調整車道寬度。”深圳市交警局副局長劉曉定説,“拉鏈車”不到20分鐘就可完成作業,不影響其他車輛通行。

潮汐車道為何設置在布吉路、文錦北路路段?對此,深圳交警部門表示,經調查分析,發現深圳經常擁堵的布吉路、文錦北路早晚高峰期間具有明顯的交通潮汐現象。

從去年10月起,交警部門在該區域進行了為期5周的測試。測試結果顯示,啟用潮汐車道後,布吉路、文錦北路晚高峰北行的延時指數下降25%,測試期間晚高峰提前近1個小時結束,且附近區域主要關聯道路雙方向通行能力大幅提升,原特區內交通擁堵情況均有改善。

“從24日早上的運行情況來看,潮汐車道的重方向增加一個車道後,每小時可多跑900余輛車,交通流量增加超過20%,輕方向車流量也基本沒有減少車流通過。”深圳市交警局交通處道管科科長王樂説,晚高峰潮汐車道設置後對重方向的疏堵作用較為明顯,但對輕方向車流可能造成一定減值,未來將持續觀測,或對潮汐車道實施時間做出微調。

解密“拉鏈車”、特製水馬 潮汐車道進入“3.0時代”

事實上,在北京、南京、長沙等城市,潮汐車道並不是新鮮事兒。但在“拉鏈車”、特製水馬等加入下,深圳的潮汐車道開始進入自動化的“3.0時代”。

“第一代就是單行通行,定向左轉,比如在深圳的新洲路上;第二代設置在路中,雙向通行,這兩代基本都要人手工操作。”深圳市智慧交通産業促進會秘書長熊文貴説,自動化的潮汐車道,是交通發展和城市管理的新探索。

“像布吉路、文錦北路潮汐車道約4公里的隔離帶,人工鋪設需要四五個小時,操作耗時長、交通影響大,自動化是潮汐車道‘升級’的必然選擇。”王樂説,“在看到美國的經驗後,我們開始想到從美國購入相關設備,但價格實在太高了。”

隨後,深圳交警局開始在國內尋求製造企業,經與河北前進機械廠多次溝通,深圳交警定制了全新的整套自動化潮汐車道作業設施。

記者了解到,“拉鏈車”通過普通中巴車嵌入液壓傳動履帶技術改造形成。王樂告訴記者,目前,一輛“拉鏈車”總成本168萬元人民幣,只相當於美國設備價格的約1/10。

“特製水馬隔離帶灌入水泥、每個重100斤,每二三十個連接在一起,自重達二三噸。水馬穩且重,有利於潮汐車道的穩定。”王樂説。

“早高峰進城多了一條車道,感覺稍微快了一些。”在深圳布吉居住、工作在福田的張先生説,“深圳不少路段早晚高峰都是一個方向堵、另一個方向不堵,希望這樣的潮汐車道在成熟後可以推廣。”

“目前我們只引進了1輛這樣的‘拉鏈車’,但接下來我們也考慮在深圳比較擁堵、潮汐現象明顯的路段上,比如紅嶺北路等採取類似措施。”王樂説,“我們已經做了資金申請計劃,根據資金到位進度、採購進度,逐步推進實施。”

城市管理需要“創新驅動”

交通擁堵日漸成為“城市病”。一些專家認為,“治病”需要創新管理方式,潮汐車道這樣的探索值得鼓勵。

“一二線城市越來越大,人口、車輛越來越多,‘大城市病’越來越突出,如何讓城市居民更舒適地生活?”熊文貴表示,城市管理需要更多的管理智慧、制度創新。

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認為,政府的城市管理必須不斷創新。以道路交通管理創新為例,一方面是模式創新,很多城市的道路渠化讓車輛右拐不再需要等紅綠燈,從而使得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不論是採集、傳輸、處理道路信息的電子眼系統,還是自動化潮汐車道等智慧交通應用,城市管理越來越依靠技術創新。

“不依靠信息技術,不在管理創新上下功夫,很難想象僅靠有限的人力、物力而能高效地管理越來越龐大的城市。”吳思康説。

王樂認為,創新首先是窮盡現有資源、窮盡辦法,儘量少採用直接限制性的方式。在城市道路中,地鐵固定了中間線、兩邊建築確立了兩邊線,道路資源看似無法拓展,但轉變思路往往可以柳暗花明,還是有很多潛力和空間可以挖掘。

“近年來,精細化管理成為城市管理創新的方向。”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説,精細化管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理念,思考如何把現有資源最大程度利用起來。同時,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要依靠各種技術手段,讓管理在細節上更加有效。

“經濟發展需要創新驅動,城市管理同樣需要創新驅動。”郭萬達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