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民時評:讓高校人才培養更有的放矢

2016-10-26 07:3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高校學位點有撤有增,結構不斷優化,才能愈發有的放矢地培養人才,促使高校走內涵式發展之路,讓學校、學生和社會在互相調適中實現共贏

日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佈《關於下達2016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共有25個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銷576個學位點,同時有178所高校增列了366個學位點。這是2014年初《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辦法》實施以來,高校學位點調整涉及範圍最廣、調整數量最多的一次,標誌著高校學位授權點評估和調整步入常態化。

學位授權點的多少,不僅能反映出一所高校的育人與科研水平,也直觀體現著它在全國高校矩陣中的地位。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學位授權點只增不減,導致了競相申請、一味追求數量尤其是博士點數量的傾向,大家都不惜跑關係、拉資源,個別高校甚至直接將它作為評估校領導功績的重要指標。但由於缺乏必要的評估、質量監測手段,使得不少高校學位點人才培養的質量不盡如人意,畢業生無論在科研學術水平還是崗位適應性方面,都有些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的機制應時而生。早在2014年初印發的《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辦法》中就明確要求每6年進行一輪合格評估,不合格或不適應社會需求的則要調整或撤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5年底又下發通知,對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專業學位授權進行動態調整。今年初,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2009年—2011年獲得授權的2000余個學術和專業學位授權點進行專項評估,公佈了不合格與限期整改名單。

學位點的撤銷,有兩類原因。一方面是高校主動“擠水分”,過去學位點設置相對比較松,很多學校一窩蜂地追捧新專業,回過頭來看卻發現並不成熟,最終不得不放棄這些“雞肋”專業;另一方面是社會需求變化使然,尤其是就業市場的壓力,讓一些曾經的熱門專業被打入冷宮。比如,此次被撤銷最多的學位點,就是一度被視為“香餑餑”的軟體工程。

高校學位點的調整,對在讀學生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不管這個學位點是否撤銷,學校都會為學生負責到底,直到他們拿到學位畢業。調整學位點試圖改變的,是高校的質量標準和發展方向。這次撤銷的576個學位點中,學術學位點是專業學位點的4倍之多;在新增的學位點中,專業學位點增加近160%,其中包括網絡空間安全、生物技術等以往布點少、但當下為國家急需的專業方向。學位點的開設更加重視社會需求與實際應用,總體上講對學生是有利的。而人才培養愈發有的放矢,對學校的聲譽從根本上也是有利的。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高校的“雙一流”建設,高等教育的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根據形勢變化調整學位點,正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只有高校學位點有撤有增,結構不斷優化,才能擠乾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水分”,促使高校從爭取學位點數量、盲目擴大招生規模等外延式擴張,轉向關注育人質量的內涵建設之路,讓學校、學生和社會在互相調適中實現共贏。當高校真正面向社會、注重質量、突出特色、育人為本,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建設才能水到渠成。(趙婀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