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農業生産更“聰明”

2016-10-30 07:5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湖北襄陽優化農業産業結構,促進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
讓農業生産更“聰明”

人在國外,可開啟田間的噴灌設施;坐在家中,能獲知土壤的溫濕度;自動調控的光溫水氣,令大棚作物茂盛生長。日前,《經濟日報》記者走進湖北省襄陽市襄州現代農業示範區“智慧農業”示範服務中心,兩米多高的大屏幕上,稻田、蔬菜大棚、養殖場等地的實況情景滾動播放,風力、氣溫、土壤濕度等數據一目了然,技術人員可用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操作田間設備。

讓農業生産更“聰明”是襄陽市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襄陽市市長秦軍表示,“以穩固百億斤糧食産能為根基,以‘中國有機谷’建設為抓手,以農産品加工業為‘引擎’,襄陽調優農業産業結構,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圖景正逐步實現”。

綠色有機繪底色

糧食生産是襄陽的優勢,也是襄陽發展現代農業、建設農業強市的根基。襄陽始終把糧食生産作為現代農業的重中之重。2012年,襄陽糧食産量達到100.28億斤,佔當年湖北糧食産量的五分之一,此後連續多年總産保持在百億斤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鄂北大糧倉”。

“綠色是襄陽現代農業的底色。”襄陽市農委主任李光河表示,襄陽正致力於建設國家優質安全農産品生産示範區、國家山區農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漢江生態農業開發示範區和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創新推廣示範區,打響生態農業的有機品牌,建成全國聞名的“中國有機谷”。

李光河介紹説,“中國有機谷”規劃建設面積1萬平方公里,將探索有機種植、有機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休閒度假、生態觀光、科普教育等多産業業態互相融合、循環發展的有機農業發展模式,力爭成為襄陽現代農業發展新亮點。

目前,“中國有機谷”規劃已通過農業部、國家發改委等專家評審,上升為湖北省級戰略。重點産業基地和支持展示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核心區已獲“三品一標”認證證書62張,其中有機認證、有機轉換認證證書22張,認證基地面積達6.2萬畝。

加工支撐規模化

襄陽農業的優勢在産量,潛力在加工。近年來,襄陽大力實施“農産品加工業三年倍增計劃”,農産品加工業呈跨越發展之勢。2015年全市農産品加工業産值2044.4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比重達33.4%,居全市各大支柱産業之首。目前,全市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達590家,過10億元的達28家,其中襄大農牧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26個農産品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襄陽在每個縣(市)區集中建設一個特色農産品加工園區,使園區成為各類要素集聚集約集群發展的主要平臺。目前,全市已擁有2個國家級農産品加工業示範園區、3個省級示範園區和6個市級特色園區,園區聚集效應逐步彰顯。同時,培育奧星、襄大、梅園等農業龍頭企業,強化農産品加工業支撐。

襄陽還不斷加強區域性農産品現代物流貿易基地建設,投資百億元建設四季青、竹葉山、新發地、新合作4大農産品物流貿易中心,初步形成以市區中心市場為龍頭、以縣市區專業批發市場為支柱、以各類農産品流通主體為主力的農産品流通體系。

三産融合業態新

襄陽把延長農業産業鏈、提高産品附加值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手段,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要動力、要效益。

襄陽積極培育“農戶種養、就地加工、休閒旅遊、循環生態”的産業融合發展新業態。宜城市錢灣村依託宏全萬頭養豬場,帶動農戶建設有機蔬菜生産基地1000畝,同時配套建設飼料加工廠、生物肥料廠、農産品配送中心和有機果蔬採摘體驗園,在一個村裏實現了一二三産業的有機融合,新增就業人員800人,農民人均增收2000元。

襄陽市按照“引進一個企業、發展一個産業、建設一個新社區、轉移一批農民”的思路,引進外部企業,打造玫瑰種植、加工、文化旅遊綜合體,建成年産20萬噸玫瑰飲料、10萬噸玫瑰花中水和3000噸玫瑰口服液的生産線,“玫瑰海”景區年接待遊客300余萬人。依託玫瑰産業園,企業投資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玫瑰社區容納2400農戶、9500人居住。類似的産業綜合體在全市已發展到20多個。

三産融合拓展了農業新功能,休閒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也蓬勃興起。谷城縣依託山水自然稟賦,大力拓展農業的文化傳承、休閒旅遊、生態涵養等功能,以“稻浪飄香、茶園綠波、萬畝油茶、水庫魚樂、濕地美景、梯田風光”為載體的創意田園年接待遊客13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36億元,帶動農民增收5000多萬元。(記者 魏勁松 通訊員 楊 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